东西问·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丨王义桅: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作者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政党平台研究员
编者按:
现代化,一场跨越数百年、关涉五大洲的全球社会大转型,贯穿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给世界带来巨变。中国,无疑也是这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经过百年奋斗,中国的现代化蔚然成潮。中共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其本质要求究竟为何?为何能打破“历史终结论”?“东西问”特稿专栏藉此推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策划(二),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进行解读。
当今世界,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心所向。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又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各类挑战。在通往现代化的征程上,中国如何探索出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中国又能为各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哪些新选择?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p>
纵观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多以发动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市场掠夺和财富攫取。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自不必说,美国的现代化过程,也包括了对北美印第安人的掠夺,通过“门罗主义”控制拉美地区,利用“门户开放”政策攫取亚洲利益,以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西方人说自己“入乡随俗”(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但对他人或他国,行的却是“照我说的做,不要学我做”(do as I say, not as I do)。
西方殖民者还用“现代—野蛮”的二元叙事,将殖民掠夺包装为一种线性进化逻辑,认为其他国家应当追随西方发展道路,遵循西方规范。一些有宗主国崇拜的前殖民地国家,在自身现代化进程中照搬西方模式,反而失去了发展自主性,陷入发展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鲜有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日本、韩国等极少数亚洲国家虽实现了现代化,却在政治、安全或经济等方面依附于他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自主,被一些国际关系学者称为“半主权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实事求是。
就思维起点而言,农耕文明笃信“和为贵”思想,中国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推崇就地取材,而非掠夺他人。郑和七下西洋,未曾殖民一寸土地,而是带去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中国物产和友好交流的理念。这与因资源稀缺而不断扩张侵略的海洋文明基因形成了鲜明对照。
从现代化起点出发,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在国内清除了西方列强遗毒,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制度和组织基础,避免了西式现代化的思维依赖、路径依赖、体系依赖。
新中国成立之初,可谓“一穷二白”(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写道:“一为‘穷’,二为‘白’?!睢?,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住?,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百废待兴,通过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拉动,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不久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援华专家。中国在抗美援朝与美国体系彻底脱钩后,又与苏联体系脱钩,开始不依附于他国,走真正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以“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为标志,中国初步建起了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更让中国补上了轻工业短板,并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市场换技术”,中国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门类的工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与此同时,通过外交谈判和践行“一国两制”,中国妥善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以和平方式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
中国过去的现代化之路,是“在人家的土地上种庄稼”。新征程上,中国需要根据国情解决系统性、体系性问题。当前,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选择反求诸己,例如走“双循环”“双碳”之路。
在对中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p>
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立足自身国情,超越了西方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的现代化模式,既让中国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外界可能会担心,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那么中国是否会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
事实上,斗争不是战争,正如自我革命不是搞革命。今天中国强调艰苦奋斗、伟大斗争,并非改变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恰恰相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二战战胜国),也是五核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中共十九大报告和此前报告都以“中国和平发展”为标题。相较而言,今年二十大报告中的第十四条标题,使用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而和平与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珍贵。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的中国,只有国际社会共同发展、和平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才有保障,才能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
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通过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独立自主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在于国强民富,更在于立己达人。为此,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强调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承担起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建设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责任,助力人类共同现代化事业,希望与世界各国走出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这就不难理解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向前发展。(完)
专家简介: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政党平台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曾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近著《世界之问、中国之答: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读物)《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国之交如何民相亲: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之道》,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连获2015年、2016年中国好书,《中国联通世界》获中国政府出版奖。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大会边会发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