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发布调查报告:不排除人为施力致文物破裂
中新社台北11月1日电 台北故宫博物院日前传出三件文物受损,引发外界关注。台北故宫博物院于10月31日将其中两件文物的初步调查报告送至台立法机构,指出破裂原因包括因人为施力按压或空间缩减导致文物碰撞等。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示,三件受损文物包括“明朝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朝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及“清朝乾隆青花花卉盘”,被发现破损后,工作人员皆随即依程序通报至院长。
初步调查报告指出,“明朝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是在2021年2月3日上午,由器物处瓷器科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研究助理及技工等6人,进入山洞瓷器库房做例行整理时,发现瓷器破裂。
报告认为,该瓷器破裂的时间,初步判断为2012年3月2日大盘点后,至2021年2月3日发现之前。能够接触及整理文物者,仅限研究及行政人员,这些人有导致文物破损的可能性,研究助理及技工等会协助搬运铁箱,搬运过程中也有可能造成文物晃动甚至受损。关上铁箱时,因人为施力按压或空间缩减,也导致文物有碰撞受损的可能;若有肉眼无法看见的暗伤,也可能因时间或碰撞而破裂。
至于“清朝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报告指出,此文物破裂时间初步判断为2020年2月19日后至2022年4月7日发现之前。该文物是否因铁箱搬运,或是现行文物保存方式尚有不足等因素而造成破损,仍属可能情形。另外,箱内很多文物其实之前就有裂璺(陶瓷器将裂开时的痕迹),但并未记载登录,推测可能是之前就有裂璺或肉眼无法看见的暗伤等。
另外,报告提及,现行的陶瓷器文物保存方式仍有可改善之处,后续改善措施包括每件文物单独包裹或盒装保存、文物保存方式化箱为柜、铁箱起闭方式增加电子化记录功能、库房日志数字化保存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示,保存典藏文物的各项硬设备,应在有限资源下,逐步编列预算购置与时俱进的设备加以改善。
针对文物毁损事件,中国国民党“立院”党团11月1日召开记者会,质疑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是否第一时间如实报告,并要求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监视器画面、全面盘点宝物状况,以及专家对相关文物进行鉴定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