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满一年 接待企业及民众8万余人次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自2021年9月13日正式开厅运行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已经满一周年。作为设立在北京东部地区、为企业群众提供北京市和通州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一体办理的综合性政务大厅,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北京市市级事项和通州区区级事项,一年来共接待了企业、群众83851人次,涉及到1901个事项。
这是记者28日从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下称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开厅一周年专题发布会上获悉的。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智能政务是城市科技创新指数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作为副中心高点定位、改革创新的重要窗口和密切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智慧化、数字化政务服务也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增添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成功案例。在这里,人工智能用于智慧引导,为办事人提供智能化、标准化、情形化的业务政策咨询和办事服务;在这里,“互联网+”用于智慧审批,通过5G等新技术实现“不见面审批”带来的便捷;在这里,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用于强化业务协同,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门壁垒,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京津冀“跨省通办”。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政务局副局长陈新介绍,作为设立在北京东部地区、为企业群众提供北京市和通州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一体办理的综合性政务大厅,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北京市市级事项和通州区区级事项。
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市级事项进驻1980项,进驻率81.08%,其中1607项可在自助终端办理,自助终端可办率81.16%;区级事项进驻1568项,进驻率81.87%,其中1472项可在自助终端办理,自助终端可办率93.88%。一年来,副中心政务大厅共接待了企业、群众83851人次,涉及到1901个事项。
服务1.5万名学生办理入学
陈新说,政务服务事项“减材料”工作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办事企业、群众而言,以往证明材料过多、手续过繁,是导致“办事难”的重要原因。以每年学生入学工作中的幼升小、小升初为例,原先具有北京户口的小朋友幼升小的时候需要准备户口本、居住证明、预防接种证明、住房证明等7份纸质材料,信息核验至少也需要1个工作日。
他表示,现在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数据支撑通州区义务教育入学事项应用,实现了入学材料均通过线上实时查询核验,纸质材料全部免提交,让家长不再为孩子上学的事儿多跑腿。截至今年7月份,我们共服务1.5万名学生办理入学,其中小学生9000名左右,中学生6000名左右,数据接口的调用次数达到552万次,高效支撑今年通州区的中小学生入学工作。
集中办理变就近办理
陈新介绍,传统政务服务模式下,企业、群众到户籍所在地或者公司登记所在地的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已成为常态,但路程远、时间长、程序繁琐等问题依旧存在。副中心通过数字政务的系列改革,将服务事项综合起来之后再分散到各个镇街、村居,使原来的集中办理变成了现在的就近办理。
以政务服务大厅的几个高频事项为例,关于市场监管局相关业务,原来办理公司的设立、变更、注销等事项,都需要到公司所在地的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现在我们通过副中心的智能政务终端即可完成全市范围内的公司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备案、注销登记等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已办理除通州区外的市场监管业务6千余件。
打造跨省通办服务平台
陈新介绍,在疫情防控期间,跨省通办已成为企业、群众日益迫切的现实需要,副中心立足实际,依托现有的副中心统一接件受理平台打造跨省通办服务平台,目前已实现了1825项北京市市级事项、1129项通州区区级事项、廊坊北三县317项事项、天津市183个事项的业务通办。
据悉,居住在廊坊北三县的群众想在城市副中心开办一家公司或者办理位于六里桥的市级事项,只需到北三县的政务服务大厅就可以办理,同时结果材料可以通过EMS邮寄到家,减少了跨区域跑动的麻烦。未来,将进一步扩展政务服务事项通办范围,使数据真正地跑起来。
为企业提供全天候政务服务新体验
陈新表示,探索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除了推行“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周六不休息”等延时服务外,为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丰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功能,实现领取营业执照自助化,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政务服务新体验。智能自助存取柜启用以来,办事群众共通过这个渠道领取结果物125件,其中营业执照60件,基本实现取证取章“零接触,不见面”办理;在综合窗口开设特色双语窗口,由15名具有留学或生活经历的工作人员组成国际服务团队,为外籍人士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