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减税、发债,积极财政政策护盘中国经济
(经济观察)减税、发债,积极财政政策护盘中国经济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一季度,疫情冲击加之国际形势生变,中国经济增幅仍达4.8%。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继续稳定经济大盘。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分析,稳定经济大盘的积极财政政策,今年可以概括为两点:大规模退税减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快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拉动投资。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今年的重要任务。
今年,中国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3月30日,向各地下达了剩余的新增专项债券限额。
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起步早、动作快,进度明显快于往年。一季度,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券额度大部分已发行完毕。目前,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已全部下达。今年已发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项目,初步统计开工率已达75%。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关键在于落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说,专项债券如果不能及时发出去,就形成不了实物工作量,难以拉动投资、刺激经济。中央要求,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下一步,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多储备足的地区倾斜。
专项债券拉动投资已见成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白景明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GDP,投资增长态势良好。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1%,这表明实体经济发展稳固、经济韧性强。
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同时,组合式减税退税政策也在发力。李旭红介绍说,年初至今,中国接连公布多项政策,通过减税、缓税、免税及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手段,以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税种的联合发力,形成协同效应,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中国减税与退税并举。延续实施部分2021年到期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4月1日起对增值税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经济数据再次证明,减税效应不断显现。李旭红说,一季度,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7%、14.5%。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居于各行业的前列。创新驱动的财税政策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