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调查垮塌原因
本刊记者在灾区采访中,多次被成群遇难学生家长围堵,反映校舍建筑质量问题导致子女丧生,情绪激动,急需安慰。
安慰遇难学生家长情绪的前提,必须是对那些受灾严重学校的建筑质量进行审查鉴定,否则无法与学生家长进行最基本对话。很多家长都是一口咬定:“是学校的建筑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才导致许多学生在地震中遇难!
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到聚源中学看过几次后认为,聚源中学的垮塌原因要靠取样分析后做出,只要废墟还在,就能取样,能对房屋质量作出判断。
教育部新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良荣等专家建议,对校舍建筑质量的审查鉴定的过程和结果,需要及时向遇难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开。
从本刊记者在受灾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遇难学生家长普遍对当地政府部门抱有极端不信任态度。由于现在还是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对校舍质量不宜匆匆下结论,这一方面不能令公众信服,另一方面也会打击广大基层干部的信心。
接受采访的一些专家、学生家长认为,无论是否存在校舍建筑质量问题,面对学校受灾严重、学生伤亡惨重的基本事实,都需有一个公正客观、有说服力的结论。
他们提出,首先应保存现场,保留原始材料;其次请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和专家以科学、完整调查给予准确可信结论;之后对存在问题的校舍,依据所承担的不同责任处理失职干部。
此外,还需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遇难学生家长的经济补偿,考虑优先安排遇难学生家长领养孤儿。受访专家认为,孩子骤然逝去,给他们家庭带来灾难性打击,应该成立专门救助基金,一方面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优先安排并鼓励他们收养孤儿,让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情感寄托。
把教学楼打造成“铜墙铁壁”
对于汶川大地震灾害暴露出的问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龙卫国等一些建筑行业专家表示,教室属于特殊场所,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很难疏散和避难,因此需要把教学楼打造成“铜墙铁壁”。灾区重建工作即将开始,有关部门应格外重视孩子们用生命换来的教训警示,要从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面查找地震造成校舍垮塌的原因,对相关标准和制度重新规范并严格执行。
也有多位专家指出,地震灾区校舍垮塌中存在的问题,全国都应该汲取教训。调查结束后,应对全国学校校舍全面清查,对存在问题和隐患加以整改。
——地震带的建筑物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必须强制推行防震标准,做好防震规划。
首先,发生在学校的惨剧充分暴露出:抗震标准在我国大量中小城镇的建筑设计中没有得到严格贯彻。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土木工程师洪浩在《新科学》杂志上说,四川的建筑物没有建立在抗御像此次大地震这样打击的基础上,“该地区的抗震规范大大低估了地震的强度”。
龙卫国等一些专家表示,经过多年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同时也参照了国外先进的抗震技术,我国已经有完整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相应技术标准!叭绻捎靡阎纳杓品椒ê头勒鸾峁,可以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可能会大幅减少学生的死亡人数!
对此,四川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灾区下一步就要考虑规划建设新的校舍。新校舍肯定会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尤其是抗震能力要达到8级以上。
其次,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罗奇峰说,我国曾对地震作过危险性分析,对哪些地方适合人们居住,哪些地方不适合人口居住都作过一些规划。如云南丽江某地连续两次发生地震灾害,这块地方就被当地政府放弃了再建村庄的计划,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罗奇峰建议,我国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对一些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震高发地带作出特殊规划,少建甚至不建学校、医院和居民楼房,以避免灾害带来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尤其要强化对中小城镇、农村公共场所的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防止偷工减料,同时提高并严格建筑资质和门槛准入标准。
一位建筑监理人员表示,他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地方的学校建设并未遵循统一的设计程序,它们在设计上只是彼此抄袭。这次地震,像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建筑受到的损失较小,因为大城市建筑设计层层把关,审查较严,比较规范。但中小城镇以及农村公共场所的建筑设计,在贯彻抗震标准方面就大有问题了:是否经过专业的规划、建筑质量是否过关等都值得怀疑。
“学校特别容易受到损坏,因为它们往往都是些中型建筑物,大都是由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承包商建设的。我国已有相当严格的建筑法规,问题出在执行这些法规上。”龙卫国等专家认为,应认真总结教训,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专门规范今后学校校舍的建筑设计,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学校校舍的建筑质量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校舍不会再出群伤群亡事件。
——普遍建立学校应急处理机制,将学生应急反应、紧急逃生知识纳入教学大纲。
震区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未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过应急处理能力和逃生基本常识的训练。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学校都应建立起基本的应急反应机制,并在日常对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进行训练。因此,建议将学生应急处理能力和紧急逃生知识的培训纳入教学大纲。
——借鉴地震多发国家或地区经验,提高公共建筑抗震标准。受访的多位专家认为,抗震建筑的成本要比普通建筑高5%到10%。虽然抗震建筑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民众的生命;而且,从长期成本看,在地震多发带修建抗震建筑不仅不费钱,反而省钱——抗震力强的建筑可以挺过地震袭击,无需震后推倒重建;倘若震后建筑无大碍,当地的商业还可以继续。
上海市政府参事、安全生产专家赵国通说,他在日本参观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设计成地震避难所。例如,日本学校设计的避难室是独立建筑,用铁楼梯与教学楼相连,平时作图书馆、健身房,一旦发生险情即刻成为避难场所,学生们可迅速转移至其中避难。由于学校、医院、礼堂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救灾难度较高,因此在灾区重建或新建中,对这些公共场所一定要严格执法,按抗震高要求来做。(侯大伟 谭浩)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