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韩寒与苏东坡比文学造诣,就如让关公跟秦琼比试一样可笑。然而,如此一幕还是在热衷PK的当下闪亮登场了。据报道,“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的公众决选已接近尾声。在即时投票前20名中,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三名青春文学写手的票数甚至超过苏轼、李清照、朱自清等人,引起不少网民不满,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学的悲哀。(5月9日《北京娱乐信报》)
文学历来是“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连同在唐朝的李白与杜甫究竟诗仙更“先”还是诗圣更“胜”,千百年了都搞不清楚,更遑论把跨越千年的苏轼与韩寒搞到一锅里煮。
报道说,“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是某书友会举行的,其宣传词极有煽动性:“殿堂名家或草根写手,远古文豪或当代新锐,谁才是广大读者心中最爱”。问题是,作家排行榜毕竟不同于煮大锅菜,文学的最大魅力在于百花齐放的多样性,非要说精英眼里的泰斗比当下市场选择的郭敬明要好,这未免有些精英的狭隘;但如果非要说“青春派”比文学名匠更有魅力,更免不了市场流俗。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分层次的,谁也没有权力把自己的品位强加给他人,这就决定了文化多元的合理性。繁荣的文化应该是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并存,如果靠人头票数便决定谁优谁劣,只能是胡扯。昔日“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永)词”,说明柳永的艳词颇有“票缘”,但能说它就是当时最好的词吗?
今天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争论,但不是每一个争论都有价值:韩寒PK苏轼这样的排行榜引发争论,除了制造一条貌似繁荣的“文化新闻”,换来口水乱飞,实在难以从中汲取什么营养。对很多人来说,除了嘲讽一下不被主流认同的青春文学写手,捍卫自己未必能够理解、甚至从未阅读过的大师,以体现自己的品位外,恐怕别无益处。(文/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