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监控中国科考船
日本将中国钓鱼岛12海里海域确定为敏感区,对不同性质目标采取不同方式予以密切监控
一直争议不断的钓鱼岛问题近日再起波澜。在引起各方关注的同时,日本经营多年的对东海海域监控体制也随之曝光。
分工协作、双重监控
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周边海域一直采取“分工协作、双重监控”的方式,将海上自卫队与海上保安厅这两支力量进行交叉配置。在东海方向上,由于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力均驻泊于吴港、横须贺等日本本岛基地,因此该海域的日常巡逻与监视任务主要由日本海上保安厅承担。
目前,东海方向以冲绳为界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分为第10、11两个管区,第10管区负责鹿儿岛以南、冲绳以北至韩国方向海域,第11管区负责冲绳以西至中国台湾、钓鱼岛方向海域。2001年10月,日本政府通过了《海上保安厅法修正案》,海上保安厅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夺控争议海区以及情报搜集等方面,并明显加大了在我国东海海域的活动力度。
日本“第二海军”主管监控
日本海上保安厅是日本防卫体制和海上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管日本周边海域的主要部门。虽然在编制上属于日本国土交通省,但在情报、技术支持甚至业务上都可以算作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外围力量,称其为日本的“第二海军”并不为过。
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规模惊人:设有总务部、装备技术部、警备救难部、海洋情报部、灯标部等5个职能部,辖11个管区以及海上保安大学和海上保安学校两所专业培训院校。
在装备上,日本海上保安厅共拥有各型巡视船520余艘、飞机70余架。其他国家的缉私、巡逻船一般仅配备机枪,但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上却普遍装备了多门20~40毫米口径舰炮,并且有近20艘巡视船的吨位达到了3000吨以上,相当于护卫舰的吨位。
海上保安厅在津轻海峡、大隅海峡、对马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都部署有雷达站和巡视船用以监视过往的船只,并一直与海上自卫队舰艇和飞机保持实时的情报交换。
同时,海上保安厅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军事情报搜集能力。如编号PLO1的“冲”级大型巡视船,船上配备了舰壳声纳、自航式水中摄像机等设备,具有很强的水下探测能力;“西科尔斯基”S76C型中型直升机是海上保安厅新近建造的航速最快的直升机,具有较强的夜间侦察搜索能力。
敏感海域争夺经验丰富
由于使用政府性质的“巡视船”可以避免出动军舰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外交和法律问题,因此随着近年来中日韩在岛屿主权争议和海域划界问题上的逐步升温,日本政府开始更加频繁地动用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对争议海域实施巡逻和监视。
在预案设置方面,日本海上保安厅将监视目标划分为外国军舰、政府船舶、民间“保钓”船只、外国渔船以及“不明国籍船只”等类别,并将津轻、对马海峡等重要水道以及中国钓鱼岛12海里海域确定为敏感区,对不同性质目标将采取尾随监视、警告、驱离乃至撞击等方式予以密切监控。
由此引发的海上冲突也时有发生。2001年12月22日,海上保安厅在大山崎灯塔西北方位约150公里的海域内发现一艘不明国籍的船只。随后,海上保安厅第10管区出动20余艘舰艇和数架飞机对该船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追逐,并最终在中国东海专属经济区水域将其击沉,船上15名船员无一生还。这是日本战后56年来首次向外国船只开火攻击,并造成了船沉人亡的严重后果。
2005年6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对一艘韩国渔船的追捕则引发了韩、日两国13艘巡逻艇长达30多个小时的海上对峙。
在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中,海上保安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04年开始,日本海上保安厅对我国“春晓”等海上油气田进行频繁侦察,出动大批舰艇和飞机暗中为前往“春晓”油田附近海区的日本“调查船”保驾护航,并明显加强了在中日争议海域的监视活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