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开幕,开幕式燃放的烟花令人叹为观止。 中新社发 孙洪杰 摄
|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开幕,开幕式燃放的烟花令人叹为观止。 中新社发 孙洪杰 摄
|
中新网9月2日电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9月2日载文称,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后,开始能够自信地回顾、挖掘、焕发自家传统的中国对现代性的一种崭新“反馈”。显然,中国社会越现代化,对传统文化就越能包容和肯定,并且也更敢于向世界展示、介绍它。
文章摘录如下:
看了本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其中最令我出乎意料的,还是三千“孔门弟子”诵读经文的一段。真没想到此次开幕式还真的把许多传统的东西都摊了出来,包括对“和”之理念的强调。
看到那些表演者一身的“古装”,不免令人想起年前还有不少声音呼吁此次奥运会采用“汉服”作为正式礼服。虽说这呼吁最终不被接纳,但开幕仪式上大量的古典元素,或许多少也能安抚部分汉服支持者的失望。
实际上,今天的中国大陆于文化上确实有了相当的“回温”或“回溯”传统的迹象,不论是民间的汉服“热”、读经“风”,或是官方的某些姿态(比如支持祭孔、祭黄帝等活动),都在在地显示了人们不再“忌讳”传统文化,乃至敢于拥抱和展示它。
无论如何,由于过去百年来普遍上对“旧文化”自觉的质疑、否定态度已成为一种“新传统”(包括思想上的“五四新文化”传统),很难说今天的中国人已开始“回归”传统。纵使不无些许“回归”的迹象,也仅是非常点滴、初步、轻微的而已。
总体而言,恐怕更多中国人向往的还是以现代西方文化为蓝本的“现代化”,而传统元素,比如儒家义理,充其量仅是被视为针对某些现代性弊病的“良药”而已,决不会是打算被摆正的文化“正宗”。实际上,此番开幕式所呈现的,正是借用“古代性”来补充、点缀现代性的一场演示。
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后,开始能够自信地回顾、挖掘、焕发自家传统的中国对现代性的一种崭新“反馈”。显然,中国社会越现代化,对传统文化就越能包容和肯定,并且也更敢于向世界展示、介绍它。过去那种把传统视为负担、毒瘤、垃圾,恨不得能“破旧立新”,或“藏拙”的集体心理已消减不少。(郑庭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