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有男足这面镜子,中国女足在本届东亚足球锦标赛上的失利便显得更为悲壮。奥运会上的0比8也许证明中国女足的水平与世界最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东亚四强赛上0比2负于韩国队则预示着我们在亚洲足坛的地位也是朝不保夕。女足跌落速度之快的确令人痛心疾首。
一味地将本次失利的原因归结于日渐萧条的女足大环境,或者是女足基础不牢、后备人才匮乏这些外部因素,显然是忽略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是在找客观。中国女足的这次失败,虽然是多种矛盾交织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单从本届比赛的备战来看,主教练无论在状态调整、人员选拔、排兵布阵以及临场指挥方面都出现了明显失误,这才是中国女足四强赛沦陷的主因。
不可否认,长期执教男足的裴恩才能够率领武汉黄鹤楼队冲超成功并在第一阶段中超联赛中将其打造成一匹“黑马”,虽然有偶然和运气的成分,但肯定有他自己独特执教之道。80多天前,裴恩才也正是以“救世主”身份驾临女足,来解女足所谓训练水平低之困。而在上任伊始,中国女足便再次跌入深渊,反差之大恐怕是裴恩才难以预料的。
对于个中原因,各方说法不一,恐怕主教练也会在“我负主要责任”的幌子下找到一万种托辞,但要想将真正的病灶公之于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实事求是的勇气的。
首先是一个姿态的问题。男足的那套东西并不是完全照搬到女足就能立竿见影,“嫁接”得不好更可能会事倍功半。不少球员都反映裴指导确实有新东西,水平也不错,但“他那套东西也许更适合男足”。既然男女有别,训练手段和训练思想就肯定有分别,更不用说现在中国女足球员受能力所限很难对新思想有更强的接受能力。我想新教练还是应该放低姿态,多下基层调研,了解女足的现状,多向女足专业人士取经。如果老是放不下男足教练“气宇轩昂”、“君临天下”的架子,对女足总是盲人摸象,如果下次球员的生理周期再调整不好的话,失败的惯性还会延续下去。
说到姿态,不能不提这次的女足选人。现在女足可造之材已经越来越少,据说之前助理教练曾向主教练提交了一份大名单而且力荐了一些有能力的球员,但许多优秀球员却并没有出现在主教练最后名单上,反而一些公认的边缘球员有了上场的机会。是主教练慧眼独具?还是确实对女足现状认识模糊,或者有其他原因?但事实怎样呢?
如果现在再批评女足的361阵型就显得太不专业了,正所谓阵型无优劣,但也得因地制宜,而且也要根据对手的战术打法进行调整。在本届比赛中,中国女足三个后卫中只有李洁能力突出,其他球员的技术能力显然并不适合这种阵型,另外两个边前卫球员也达不到这种阵型安排的位置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是要顽固坚持还是随机应变,恐怕一位职业教练应该比外人更清楚。在女足闹人荒的同时,包括任立萍、白莉莉等一批正值当打之年的公认的优秀球员却只能坐视旁观,这到底算不算正常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主教练更不应该单纯地将败因指向局部或者某位球员,而在公开场合批评某个位置的球员表现不佳就更犯了大忌。在中朝比赛之后,裴恩才接受采访时公开批评了两名后腰球员能力不足,造成球队“腰太软”,而事实上后腰之一的潘丽娜的传球能力是国内公认最强的,小将张颖每场比赛的跑动也是最多的,受到外界批评最多的却是他钦点的几位边缘球员,为什么会出现认识上的这种反差?
再与男足做个比较。参加四强赛的朱家军同样人员不整,而且部分球员的能力在国内联赛中都难称最佳,集训期也并不长,但由于朱广沪知己知彼,战术运用合理,因此可以异军突起,克敌制胜。论球员的个人能力,中国女足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主教练的战术对头,选材合理,对女足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也不至于被贴上“亚洲二流”的标签。
有男足这面镜子,女足的沦落之因是不是该水落石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