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结束大陆之行返台已经一个多星期。从这一个多星期台湾岛内的情况来看,局势似乎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么乐观。无论是陈水扁先后发表的种种反反复复的讲话,还是宋楚瑜返台之后面临的政治前途的困境,似乎都印证了笔者上周在本栏的分析,即陈水扁未来的策略走向,有其小逻辑和大逻辑之分;而目前出现的局面,正是其短期小逻辑的真实反映。
陈水扁反复和台湾政局微变
陈水扁日前在与民进党党籍“立委”茶叙时表示,“主权”问题是不用谈的,谈越多红线划得越明,越讲越无空间,连宋两位主席赴大陆,就犯了这个错误。他还说,扁宋会、扁连会以及政党领袖高峰会,一定会水到渠成,只要时机成熟,自然而然会促成,他不会为见面而见面。
陈水扁又说,台湾目前只有三条路,一条是战,一条是和,一条是拖;战,民进党有本钱吗?拖,国际局势与两岸局势,容许吗?如果要选择和,就必须要有智能与容忍。他称自己的对手根本不是连宋,而是胡锦涛;他声称台湾一定会赢,他“不会背弃、出卖台湾,维持和解路线也不会改变”。
陈水扁的这些话反反复覆,让人从各个角度都可以理解,再一次显示了他的“变色龙”特性,实际上却十分准确地反映了最近一周台湾岛内的政局微变,以及他本人所面临的处境。
这一周台湾岛内政局的微变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十四日的任务型“国代”选举,亲民党仅得到百分之六的选票,亲民党式微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二是宋楚瑜在北京达成的“两岸一中”的共识,到了台湾却变成“两岸各表一中”,而且即便如此也难以为陈水扁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由连宋登陆而引发的大陆潮似乎出现退潮的迹象,也使人们对连宋登陆之后的两岸关系走向抱更为清醒和务实的态度。
陈水扁的大逻辑
笔者上周在本栏分析认为,陈水扁的小逻辑意味着他在连宋登陆之后,不会很快予以积极响应,因为从任务型“国代”选举到年底县市长选举之前,他依然需要来自深绿部分选民的支持,同时他也需要时间安抚绿营内部的极端势力。当然,在这过程中,他将继续观望美国的态度。在这一基本态势下,陈水扁必然会在极端和中间路线之间左右游移,寻找最适合他其时政治处境的定位。因此,深绿阵营的反弹、美国的态度、北京和美国以及国亲之间达成的基本博弈格局,都将是影响陈水扁态度的因素。
依照大逻辑来看,陈水扁手中的筹码几乎已尽,而他作为机会主义政客留下政绩的心理需求,却将随着任期届满的日益临近而与日俱增。这里的关键,还在于未来北京和国亲双方能否与美国达成某种共识,以给陈水扁以实际牵制。
民亲仍将互有所需
未来一段时间,陈水扁和宋楚瑜将依然互相需要:陈水扁需要宋楚瑜来制约泛蓝,而宋楚瑜则需要通过将陈水扁拉回中间路线,来为日渐式微的亲民党找到一条出路。
问题是:扁宋会达成的所谓“中华民国为最大公约数”的共识,其实留下了一个极易察觉的漏洞,那就是这里的“中华民国”到底是指现在“中华民国宪法”所规定的包括大陆和金马台澎在内的“中华民国”,还是陈水扁心里一直想经“修宪”而达成的仅包含金马台澎的那个“主权独立”的“中华民国”(亦即“一边一国”)。但恰恰宋楚瑜一到大陆,就公开反对“两国论”。另外,宋楚瑜在北京达成的“两岸一中”的共识,与陈水扁原先的所谓正视“中华民国”存在事实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过,模糊也有模糊的好处,这既可以成为陈水扁设置的陷阱,也可以是他走出窠臼的跳板。一切就看未来北京、美国和国亲四方能否构筑一个有效的博弈格局。(摘自香港文汇报5月21日文章;作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