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0日电 《人民日报》今日刊载评论指出,据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即606亿美元,这是个突破性的数字,它同时意味着,全国人均吸收外资接近47美元。这个数字后面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呢?
文章指出,实际引资超过600亿美元规模,在国际上也是很难企及的大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结构的新改观:606亿美元外资中,以IT产业、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外商注资建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数量直线上升,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新增外资得到有效遏制;原先引资排位靠后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8%,中部省份吸引外资增势强劲。
文章指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绝对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两点始终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王牌”。随着对外企在外资比例、国产化程度、外汇持有量和出口方面门槛的取消,随着对WTO承诺的逐步履行和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来华发展并实现本土化生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
文章提到,近期,大量有较高“含金量”的制造及研发环节从发达国家向外转移,跨国直接投资也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为主。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全球服务外包总值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国际上吸收外资的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但也为我国扩大利用外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引资关键在选资,只要有利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溢出效应”,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外商是会理解和欢迎的。(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