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缘起
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20%,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上升至1/4。
“请问您知道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怎么走吗?”
“这一带只有北医三院,没有听说过六院啊……”即使是向周边的住户打听,答案也总是令人失望。
远远地,记者便能看到北医三院醒目的标识,而即使是按照门牌号走到了门口,似乎也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北大六院,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
而由这个中心2009年初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
“看不见的病”威胁迫近
“根据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牵头、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抽样的‘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我国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以及酒精、药物滥用等精神障碍年患病率高达7%,而且仅有3.4%的患者寻求专业治疗!敝泄部刂行木裎郎行闹魅位圃们诮淌谔岬秸飧鍪菔保锲缘煤艹林。这个比例远远高于精神分裂症5‰的患病率,但是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要少得多。
黄悦勤解释:“像精神分裂症这样严重的精神病,容易肇事肇祸,危害明显,人们关注的也多。而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主要是造成个人痛苦,对社会的影响往往被忽视了。其实,这些疾病会降低人的工作效率,对社会也是一种损失,只是计算疾病负担的方法比较复杂。”
其实,精神疾患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上升至1/4。
社会与生物因素互为帮凶
不同人群之间精神疾病患病率有所区别吗?据黄悦勤介绍,重性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全球不同地区的水平都比较接近,患病率大概在5‰左右。但非重性精神病确实存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
一般来说,相对不发达地区,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领悟和理解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外界刺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癔病的发病率较高;圃们诰倮担骸拔胰鲜兜囊桓雠┐迮裕捎诟盖资堑缁魉劳龅,后来自己做了一个很小的电灼切除手术,整个人由于焦虑几乎都垮了……”
此外,发达国家调查的抑郁症患病率比我国要高得多,也要考虑他们对抑郁症的知晓和表达程度。
从事需要及时处理不同情况、随机应变的工作,比如飞行员等,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比较高!霸诎略嘶峥皇缴媳硌莸氖勘枰衬敲炊喔髦指餮目诹,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黄悦勤强调说,“精神疾病也是多因多果的,社会因素只是一方面。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也存在易感人群,在面临同样的外部条件时,一些人由于自身遗传和人格特质,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更高!
从普通人到从业者的“无视”
要一个人坦承自己有精神疾病,到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捌涫,很多精神疾病就相当于精神上得了小感冒,谁一年还不感冒个两三次?”黄悦勤有些无奈?墒遣簧倩颊叨脊讨吹厝衔约翰还撬缓镁醵,怎么就扯上精神病了呢?“其实睡眠正是最灵敏的指标!
不仅仅普通人在精神病问题上格外地讳疾忌医,生怕这样“特殊”的病史影响到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就连综合医院的大夫,在病人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时,也很难联想到精神因素是病因。有人各种检查做了个遍,耗时耗力,病痛却没有丝毫改观。其实,由于精神病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很常见。”
在黄悦勤看来,我国对精神病的了解和接受,大概只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认识水平!1993年刚到美国的时候,令我大为惊讶的是,房东竟然能很坦率地告诉我:‘我要去精神科看病!
还要被遗忘多久
目前,卫生预算仅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5%%,其中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更是仅占卫生预算的2.35%。全国至少有5600万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尚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的医疗服务,即使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每4人中也仅有1人接受过正规的精神科医疗服务。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仅有11张精神病床,远低于世界43.6张的平均水平;每10万人仅有1.47个精神医生,而世界平均水平是3.98个。
在科研立项方面,一直到第11个5年计划,精神病学才首次入选支撑计划项目,神经症、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行为相关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5种精神疾病的研究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
从1985年便开始起草的《精神卫生法》,受到SARS、禽流感、食品安全问题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一直步履艰难,提不上议事日程。
“西方人比较重视个性和情绪表达,是有利于他们接受精神疾病的文化土壤,在中国,政府、社会、NGO、媒体以及专业人士共同努力的社会动员,恐怕得10—20年的时间,才能让普通人正确对待精神疾病!倍杂诰癫〉奈蠢,黄悦勤还是很乐观。
相关链接
冬季来临要注意谨防抑郁
进入冬季,到各大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骤然增多,从几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或厌学厌玩,食欲不振,动作缓慢,或失眠早醒,记忆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更有甚者多次出现自杀念头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志铭提醒,受气候变化影响,冬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一定要及早预防。
为什么冬季多发生抑郁症?心理专家解释说,首先,进入冬季以后,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缩短,脑内松果体分泌的褪褐激素增多,直接抑制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5—羟色胺是情绪的稳定剂,它的减少可直接导致抑郁症。一些人一遇到天气不好就出现情绪低落、心情不佳,也是这样引起的。
另外,进入冬季以后,天气日趋寒冷,人的外周血管收缩,容易出现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患者病情会加重,还有的出现肺部感染加剧导致呼吸困难。这些疾病都可促使抑郁症的发生。
再次,冬季用药也比较多,有些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也可能引起抑郁。最常见的诱发抑郁症的降血压药如氯丙嗪、氟派啶醇、氯氮平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如他巴唑、甲亢平等;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甲基多巴以及酒、鸦片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等。另外,常用的增加记忆的药物如石杉碱甲等,长期服用也可能出现抑郁症。
王志铭建议,一般人群冬季多晒太阳,促进人体5—羟色胺的合成,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少部分每至秋末冬初就发病的患者,可提前适量服一些抗抑郁的药物避免复发。(黄橙)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