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 据欧浪网报道,在西班牙,大多数过早涉足社会的中国孩子,其父母的文化水准普遍不高。这些家长在西打拼数载、站稳脚跟后就把年幼的子女们以家庭团聚的形式带来身边。他们有的自己经营店铺做买卖,有的则帮人打工出劳力,而这些工作是无需较高文化水平便能胜任的。子女们平时耳濡目染的也都是一些生意经,很多孩子要么受父母的影响渐渐无心向学,要么直接被父母安排去打工赚钱,学习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但是随着华人移民数量的激增,西班牙可供中国人工作的食品店、百元店、餐馆、酒吧等各种私营店铺已经日渐饱和,只熟悉日常的生活用语、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想立足开始变得越来越难。因此,那些中途放弃学业、一无所长的华人子女,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与此同时,旅西华人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
两难之。貉б,是放弃还是继续?
如今,在马德里的华人食品店、百元店、餐馆以及超市里,一种微妙的变化正在悄然而生:当家作主的已不再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华人,而是他们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子女。这些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年群体,大多数是在西班牙完成了初高中学业后,便不再继续升学深造,而是留守店中开始了漫长的经商生涯。他们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并非因为天资不如别人,只是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现实令他们难以抉择。因为在西班牙创业的华人们,基本都是白手起家,凭借自身的勤劳和毅力,经过数年的积攒,最终开下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昃J欠蚱薮畹,子女则是最佳帮手。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但凡是家中的长子长女,都肩负着协助父母、支撑家庭的责任。所以,对于这些华人子女尤其是长子长女而言,虽然西国课业负担不重,但是由于他们每天放学以后都要去父母的店里帮忙,所以不能专心读书则渐渐疏忽课业,导致坚持完成学业的几率十分渺茫。
很多孩子初中一毕业就回家帮忙照料父母的生意,而这往往又是父母的意愿:一者,这些孩子将来不会有外出寻找工作的生存压力,他们只需尽早熟悉家族生意的经营模式,顺理成章地继承父母衣钵即可;二者,父母生意兴隆,孩子参与其中既能发挥语言优势招徕顾客、又可节省招工费用开源节流,此等美事,何乐而不为?因此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只要在西班牙本地学校里读上三五年,突破语言障碍就行,还有更多更好的家族生意等着他们来接管。这些父母将自己打拼赚来的店铺、房产、轿车等大笔财富,留给子女们继承,便感觉心满意足、万事大吉了,却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世事无常的变迁。倘若,自己为子女们打造的“安定富足”遭遇了无法预知的天灾人祸或突如其来的政策改革,则彼时不能再依靠祖业谋生的他们,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傍身,将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笔者认得一位今年只有二十一岁的女孩。她十一岁以家庭居留的身份来西后,就一直边读书边帮父母照顾店里的生意,早早就开始替父母分担生活上的忧愁:父母的西语不好,她就拿着词典逐字翻译各种相关文件;父母染疾生病,她就不得不旷课去帮他们挂号取药;而她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在父母开的第一家超市里度过的。虽然经?蹩,但是她在学校里依然保持着不错的成绩。当这名女孩坚持读完初中后,父母便要求她放弃学业,到自家店铺里正式工作,原因是他们的第二家店铺正在紧锣密鼓的的筹备当中,当时急需人手。几年时间过去了,现在她手中已经有几家连锁超市,但她却时常羡慕身边那些学业有成的朋友们,因为她渴望了解超市生意以外的不同世界,不想似笼中鸟般被禁锢在那区区几家店铺之中。
而那些父母支持坚持攻读下本科及硕士学位的华人子女们,已经真正迈出了融入西班牙社会的第一步。他们均供职于西班牙的本土公司,过着和西班牙人一样的白领生活。总结看来,这类华人子女都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他们的父母都有鼓励子女完成学业、期望子女拥有知识的坚定信念;其次,这些父母希望子女不要重蹈覆辙,能够过上不同于老一辈的崭新生活,所以不会安排子女参与家族生意,更不会阻止子女接受学校的正统教育;再次,子女自己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克服困难、抵制诱惑,持之以恒地以学业为重;最后,他们都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上佳的心理状态,懂得自我规范与自我调节。
马德里大众青田事务所的经理周成杰来到西班牙时只有九岁,正是在父亲鼓励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长为一名经济学硕士,并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就。八十年代末,他的父亲因为请人翻译一份重要文件而被索要了六百多欧元后,便深刻地体会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位父亲顶住了所有来自亲戚朋友的压力,没有让儿子涉足餐馆业半步,而是坚持送儿子上学,发誓要其成为术业有专攻的实用性人才。儿子能够走出华人圈,融入主流社会并拥有自己的独立事业,是他的最大心愿。他的儿子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直从小学读到硕士,还开办主持了属于自己的事务所,学有所成。这位儿子的成才与父亲有着直接联系,如果没有父亲当年的坚定,现在的周成杰恐怕也只是一家中餐馆的继承人,终身经营着父亲的事业,永无突破。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成长氛围:钱与“前”
在西班牙,中国人见面相互问候的第一句都是“最近生意怎么样?”而在美国,则是“你的孩子在哪所大学念书?”透过人们的日常问候语这个细节,就可以小见大:美国华人关注子女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习惯,而西班牙华人对此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的聚焦点依旧停留在生意层面上。探究中国人在西班牙开店做生意的原因,不止是单纯地快速致富,其更深层的理由是,许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到了西班牙除了开店做生意外,并无其它更好的出路。华人难以融入的更多原因是,没有文化交流和内涵积淀,就根本无法更加深入地为西班牙人所接受。
现在大部分的旅西华人,仍然还在为了各自的生计奔波劳碌着,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和财力为孩子规划美好的未来。如何开店赚钱、怎样快速致富,这才是他们思考焦虑的当务之急。大多数家长始终将金钱置于首位——只要能有殷实的家庭基业给孩子继承就算光宗耀祖了;另外一些家长则赞成:有了足够的经济条件就会让孩子继续学业。那些受过无文化之苦的父母们,都会给子女创造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子女从小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自觉自愿地快乐学习。而那些只顾忙于积累钱财的父母们自然分身乏术,没有时间照料子女,也无法享受人生的天伦之乐,只能用溺爱来补偿子女、任其发展。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他们的子女上学时的最大感触就是孤独和寂寞,回家后又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温暖和指引教诲,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再加上这些孩子遇到事情后没人倾诉、无以发泄,会产生心理缺失,所以极易染上恶习。如果他们逃学旷课、不学无术,那么父母挣来再多的血汗钱都会化为乌有。
那些成为金钱的奴隶而忽略子女教育的人,想必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拼命赚钱的深层目的——是为了子女。孩子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父母积攒资本也是为了让孩子以后的生活可以衣食无忧。如果因小失大,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等到他们已经叛逆定型、无法管教时,就得不偿失了。一位已为人父的旅西华人说,孩子没有文化就只能做低层次的工作,所以想要子女融入西国社会、提高华人在西的社会地位,首先就得接受西方教育,缩短彼此的文化差距。
早在孩子出国前就为其规划好前程、坚持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西班牙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严红英女士就成功培养出一个硕士女儿。当年严女士通过家庭团聚把女儿接到西班牙后,就下定决心:女儿来欧洲,只学习,不打工。教师出身的严女士十分注重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因为她知道孩子的性格习惯都来自于父母的言传声教。她对女儿一向严格要求,但是从不打骂,只用正面教育:即先表扬再批评,鼓励女儿自己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引导她自己快乐地学习。这样激发孩子的潜能,不仅可以帮助她塑造完善的人格和平和的心态,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严女士从小就教育女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攀比,求上进,有恒心。外出旅游也是严女士全家人每年的必备节目,既放松了心情、开阔了眼界,又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融洽的家庭氛围让他们一家笑口?
根基尚浅的旅西华人社会:融入主流社会是大势所趋
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必定隐藏着特定的历史渊源。想要探究华人子女的教育与发展趋势,就必须回顾一下旅西华人的发展史。
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艰苦创业后,八十年代的西班牙华人社会开始繁荣兴旺起来。近四十年来,旅西侨民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据西班牙官方统计,中国的合法移民已有十二万多人。但是,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史毕竟较短,尚处于第一代华侨向第二、三代过渡的阶段,这就与美国华人社会拥有两百万侨胞及一百六十年发展史的情况相去甚远。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旅西华人的数量在逐年递增,但整个华人社会却依旧停留在社交圈相对封闭且社会地位较低的层面。时至今日,西班牙华人的从业领域仍然存在很大局限性,包括餐饮业、杂货业、旅馆旅游业、土特产贸易业,这些行业的劳动附加值也比较低,都属于“干牛马活、挣辛苦钱”的产业,因此华人的社会地位自然不高。他们的当务之急还是赚钱,毕竟生活条件好了、资金积蓄多了、物质上已无所求了,才会着重关注自身精神素质的培养。西班牙华人社会仍旧处在积累资本的发展阶段,多以开连锁店的形式扩大自己规模。从解决温饱到维持小康再到攀升富贵,为了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他们整日忙于打理生意而无暇顾及其他。
如此一来,融入西班牙主流社会的重任便落在了华人第二、三代子女的肩上。有人说,现在考虑旅西华人子女完成社会融入这一系统工程似乎还有些为时过早,实则不然;巳缛舨痪】烊谌胛鞴缁,不仅无法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优势,还会使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很多西班牙人视华人为一个“封闭的群体”,他们认为华人都是通过无序削价,在不平等的商业竞争中牟取暴利的,同时还以为华人都比较抗拒融入西班牙的语言和文化。此外,华人的勤劳品格也往往不被西班牙人所接受。在他们看来,华人为了赚钱,向来都会尽量延长工作时间,连法定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华人纯粹是为了金钱而生存,都是绝对的拜金主义者,毫无任何生活情趣可言。西班牙人不理解:既然钱财不是为了生活而服务,那么拼命挣钱又有何意义?这也是一个值得华人深思的问题。其实,正是“血浓于水”的亲子关系,决定了华人父母们不辞辛苦积累财富的最终目的是:让子女不再吃苦受累,能够过上幸?炖值纳。但是要给子女打造一个良好的生存根基,巨额的物质财产并不能解决问题,而让他们与赖以生存的西班牙社会没有隔阂,完全融入其中,打开崭新的生存空间,这才是长远之计。
而华人在西国的社会融入并非不再固步自封,或简单地消除语言障碍这般容易。西班牙人判断一个中国人的西班牙化程度是通过他的思维来辨别的:包括有无个人自由的追求、法律意识、以及社会公德等等;俗优挥胁欢系丶橙∥鞣饺怂枷肜砟钣肜肺幕械木,接受西方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自身良好的素质修养和不容忽视的工作实力,这才能为西班牙的主流社会做出贡献,才可被当地社会在心理上所接受,以此推动华人社会的发展。唯有这样,经过岁月的积累,才能渐渐扭转整个西班牙社会对华人的负面看法。随着华人第二、三代子女在西扎根进程的推进,西班牙的华人正在慢慢通过自身的努力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从子女的学校教育反馈中更加直接、主动地关心和参与西国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生活。
社会融入是旅西华人的“希望工程”,是华人子女的历史使命,是华人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必须经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不会一蹴而就。融入之途,虽任重而道远,却也充满着无限希望。而每一个父母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则是实现这一理想境界的关键。(雨轩)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