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2年4月一名车衣女工在华埠衣厂工作。(美国《世界日报》档案照)
图为2002年4月一名车衣女工在华埠衣厂工作。(美国《世界日报》档案照)
中新网9月12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80年代,纽约华埠车衣业如日中天,高峰时期有四百多间衣厂,从业人员两万多人。由于衣源充足,车衣工收入佳,成为华埠消费生力军,并带旺附近的餐饮、零售和珠宝行业。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华埠制衣业首当其冲,生意额大量下滑,将近四分之三的衣厂陆续倒闭或搬离,许多车衣工面临失业困境,纷纷转业,华埠的繁荣景象也随着车衣业的没落严重受创。
如今九一一届满七年,华埠经济看似逐渐复苏,商家却感叹“好景不再”。而那些当年被迫转业的车衣工,许多转入家庭护理行业,他们有的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有的却还在挣扎摸索中,回忆过去繁华,都有说不出的感慨。
与世贸大楼相隔不到十个街口的曼哈顿华埠,可说是遭九一一事件影响最严重、经济受到重创的社区之一,当时各行各业的生意均一落千丈。虽然华埠餐饮、零售及旅游等行业在九一一事件发生七年后的今天已逐渐复苏,但当年遭打击最惨的车衣业却至今仍未能恢复,这也是许多前车衣女工纷纷转行从事家庭护理工作后,不愿再回到车衣行业的主要原因。
繁荣华埠 曾为衣厂重镇
80及90年代的纽约市,乃华人车衣行业鼎盛时期,华埠更是全市的成衣制造中心。根据亚美联盟(The 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今年初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九一一事件发生前,华埠共有3588个由华人经营的商业单位,而其中衣厂占246家,是全曼哈顿衣厂总数的五分之一,聘请近14000名车衣工人,是华埠最大的工业。不过,九一一事件发生后,车衣业逐渐没落,衣厂陆续倒闭,剩下能继续坚持经营的厂商,也因生意不景气,以致车衣工人收入不足,未能维持生活而纷纷转行。
事实上,许多人都认为,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加上亚洲许多地区的工资偏低,导致成衣制造业纷纷流走国外,华埠的车衣业在九一一前已经开始走下坡,不过,九一一的发生不可否认地进一步打击车衣业。
恐袭冲击 车衣工薪资减
亚美联盟报告指出,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发生后,华埠社区的车衣业、餐馆、零售业及旅游业首当其冲,特别是车衣业,在九一一后的两星期,生意额下降60%至100%,而事发三个月后,衣厂继续蒙受损失,超过40间倒闭。报告也指出,2002年的首三个月,车衣业比2001年同期收入下降,情况严重。
此外,成衣酒店联合工会23-25分会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底,华埠地区的衣厂已前后关闭了多达56家。
报告指出,当时华埠有33658名工人,其中24500名工人在九一一后的两星期暂时失去工作,其中包括13000名车衣工人。虽然之后大部分车衣工友都重新获得工作,但收入却大不如前,九一一后的五个月,超过70%的车衣工人开工时间仍然不足,每周平均工资减少了46%。
报告又指出,由于大部分的衣厂工人属于低技能、低教育水平、有语言障碍者,因此在衣厂不景气的情况下,因就业能力而直接影响了他们寻求工作的机会。
华策会培训 助车衣工转业
华人策划协会(Chinese-American Planning Council,简称CPC)于1983年创立的家庭护理中心,是一个完全由政府经费资助的服务机构,过去二十余年来,该中心培训过数以千计的家庭护理员,除了华裔之外,也有其它族裔。
据了解,该中心目前至少有逾百位符合资格的护理员提供服务。
该中心主任马玲表示,九一一后接受培训的300多名护理员当中,大部分曾经是车衣女工,他们都是因为车衣行业逐渐没落而转业。不过,车衣行业没落不完全因为九一一的打击,事实上,纽约市的成衣制造业在九一一发生前已开始逐渐衰退,其中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制衣商纷纷到中国设厂投资。
马玲表示,其实家庭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很受华人欢迎,无论新移民或来美数十年的老华侨,都会选择这行业。然而,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确实有一批车衣工友转投入护理行业,主要原因是护理工作的培训过程较为简易,又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
车衣工变护理员 没得选
1988年一家三口从中国广东恩平移民来美的婵姐在九一一发生后,因为车衣行业逐渐没落,车衣无法维持生计,转行成为家庭护理。虽然做护理工作已有六年多,但问她车衣或护理两个行业喜欢哪一个,婵姐会毫无疑问说,“当然车衣!”
婵姐刚来美时住在布鲁克林日落公园8大道上,她记得当年8大道附近“到处是衣厂”,一条街上三、四家,所以婵姐还未正式移民来美前,便早经亲友介绍,打算一来美便开工。她说,来美第四天就开始上班,因为住在8大道,工作也在8大道,几分钟路程便到衣厂,所以来美后很多地方都没去过。
婵姐说,当年在衣厂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一周下来平均收入有四、五百元,有时候一些比较容易车的衣服,加上动作快一点,也会有六、七百元。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衣厂生意开始变淡,制衣商减少订货,衣厂接不到订单、车衣工人也没有工开,婵姐说,“2002年开始,一年当中至少有一半时间没工作,根本就无法维持生计。”不过即使接到订单也赚不到钱,因为衣厂的运作已经改变。她说,以前每家衣厂都各有各的“专业”,长期接女装或裙子等衣物的衣厂通常不接其它款式衣物,但车衣行业生意变淡后,勉强经营的衣厂只好什么订单都接,使工友们每天都在“学习”车新款。
“车衣是以数量计算工资,每车一件都是钱,能赚钱最主要就是靠速度,但当时每天都要学新款式,今天刚适应了车裙子,明天突然又改车裤子,速度大大减慢,最后每周只能赚120至130元左右,就连每个月的房租都付不起!
房租依然要缴,生活也必须维持下去,婵姐只能想办法转行,经友人介绍下到护理公司报名培训,之后一直做护理至今。
婵姐坦言,车衣工作相对比较自由,车多少就赚多少,照顾病人压力很大,担心病人摔倒或不舒服,会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如果遇到坏脾气的老人家,身为护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六年任职护理期间,虽然有时候会遇到难相处的病人,但也有不少是平易近人,只要习惯如何去应对,其实护理工作也不难,“谁叫自己不懂英语,没得选择!(朱文汉)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