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6日电 香港《星岛日报》刊登文章《当兵马俑变成木乃伊》,对电影《盗墓迷城3》做了评论。原文摘编如下:
英文片名为《Mummy 3》之《盗墓迷城》第三集,当然并无不妥;然而细看内容,便会发现这个本该是“木乃伊”的称谓,被放到描述中国秦始皇异变邪魔的故事里,不禁使人感到诡异。情形就如电影内的特技,由第一集至今都是要邪气化身的大反派,面上尽是火光与碎片剥落,却掩不住目露凶光这一副狰狞面目,或许就是西方想象的异类,把埃及神圣的亡人尸首,等同了中国帝王的遗骸躯壳。所说的,就是那变质的想象,置东方于不义,而同时要华人演员当上帮凶。
我对好莱坞电影并非全然反感,亦承认它以电影制造娱乐的贡献,甚至一直为电影研究提供丰富课题。然而不能否定的,是它以霸者自居,同时制造片面世界观照与单薄思维。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可算是“兵马俑”不等于“木乃伊”,但在《盗墓迷城3》内,前者被主角父子多次说成是“Mummy”,就可见那不打自招的荒诞。当然电影倒是娱乐至上,更无必要细察里头秦始皇是否与历史相符;然而问题却是,华人参与的片面想象,会否永无休止?
这些片面想象,早在华人未正式参演好莱坞电影之前,就已在白人的角色扮演里,打造对东方人的标签与定形,例子可见于Boris Karloff(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演出多部《科学怪人》的演员)与Christopher Lee(《星战前传III》饰演Count Dooku)就曾同样涂黑脸颊,再以胶纸贴在双眼内侧,把眼拉得细长,而装出想当然的华人五官,饰演Fu Manchu系列(一个由上世纪三十年代拍到六十年代的亚洲贼帮故事)。这种在外观上对华人的定形,甚至制造因角色而来的种族想象,就充分看到那西方凝视下的电影世界,原来早就不在华人控制之列。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几曾令人兴奋的本土电影发展,就是香港影人到好莱坞的机遇更趋多面,亦脱离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龙借嘉禾投资《炮弹飞车》的再现,不再纯粹以觔斗与踢腿示人,而真的“有戏可演”。周润发以《血仍未冷》(1998年)身先士卒,可见其积极扮演华人杀手的流离飘泊;然而问题却是,西方电影虽已不再以面谱来定形华人,却相信华人圈子都如《龙年》(1985年)的世界,乃像唐人街的乌烟瘴气。这面把华人照得又黄又黑的镜子,到周润发的《再战边缘》(1999年)仍挥之不去。
在浸会大学罗贵祥教授的英文论着《Chinese Face/Off:The Transnational Popular Culture of Hong Kong》里,形容这种华人形象为“双重否定(Double Negation)”:先是否定了香港电影/人,继而否定了对香港人来说,本已有负面想象,却同时是西方标签下的中国人。撇除成龙以鬼马动作包装的好莱坞喜剧,李连杰每每扮演的是内敛忠诚角色,必然如《致命英雄》(2000年)、《猛龙战警》(2001年)、《同盗一击》(2003年)与《搏.激.战》(2007年),都更像其《不死狗》(2005年)般要把角色置于边缘身份(更遑论那是香港抑或中国人),在弱势反击。
“否定”不止于此,因为还有周润发饰演的泰王(《安娜与国王》,1999年)与新加坡海盗(《魔盗王3》,2007年),杨紫琼饰演的越南特务(《新铁金刚之明日帝国》,1998年),章子怡饰演的日本艺伎(《艺伎回忆录》,2005年)与巩俐饰演的日裔太太(《沉默的羔羊前传之揭开罪幕》,2007年)等等。在此并非如内地反对声音所指,那是对华人身份的侮辱;而是想指出华人演员的可塑性,多被用以展示好莱坞电影内亚洲人物的多元多面——“否定”不再,却更难分难解,因为这是华人演员持续为好莱坞所丰富的亚洲观照。然而这却远非能够主宰如《盗墓迷城3》的故弄玄虚,而唯有白白地看它把中国文明恶搞得如封干尸骸,脆弱易碎,就如片中的李连杰,比任何前作都反击不得,一刀致命。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