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挂职,反响似乎比当年东京城里的杨志卖刀要大多了。人还没上任,舆论就一片喧哗。质疑王志挂职的程序合法与否者有之,质疑名主持能否胜任副市长者亦有之等等。这种对公共领域事务的关注,无疑是公民社会的基本元素,好得很。
有人拿美国影星施瓦辛格出任加州州长一职,来论及王志挂职,我想,这恐怕还不能作此简单的比较,因为两者有着太多的不一致,所以,这种比较未必站得住脚。
但王志挂职,有一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他可能从此要走上“领导岗位”了,要想他再有机会与观众“面对面”,恐怕难了。对王志的这种安排,无疑是一种重用了,但这种重用的结果到底如何?是好是坏,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一切还有待观察。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王志作为央视主持人,无疑是成功的。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成功,才有今天的“委以重任”,这无疑也是对他工作的一种肯定。至于王志的这次挂职,我想,恐怕也不过是他晋升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的锻炼吧,未必就真的要留在当地任副市长。但留不留任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王志很有可能就因此重用而告别主持生涯。这多少是个遗憾。
这种用提拔肯定工作、用职位奖励成绩的做法,似乎仍是我们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共相:一个人如果工作出色,就会被擢升到一个更高的职位上,至于他是否胜任则往往不在考虑之列,结果就如彼得原理所揭示的那样,一直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位置为止,其极致的表现,就是出现一种邯郸学步现象,新的职位不胜任,原有的老本行也日渐生疏得不能胜任了。
这种事与愿违的管理尴尬,说明我们在业绩奖励上还过于单一,将对工作的肯定及奖励简单地等同于职位晋升,而在实际运作中,似乎也多是通过提升晋级才让人最有可能享有更大的实际待遇,这种实利化的导向之下,个人成长线路也日趋单一,一个人要证明自己是人才有能力,职位提升无疑成为普遍的选择,“彼得原理”也因此盛久不衰。
人的潜力固然有如大海之大,不可斗量,但职位的胜任与否也是不能忽视的现实考量。因此,争论王志去还是不去以及是否能胜任所挂的副市长一职,意义不大,要紧的是从王志挂职中反思我们现行人才管理与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加紧拿出一套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的应对之策,比如,如何构筑一个多元化的人才管理使用体系,真正用好每一个人才?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而完整的人才考评机制与奖励机制,实现人才使用上的效益最大化以及分配上的最佳化?等等。
“彼得原理”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我们:在人才的管理使用上,要防止一些人才因为被重用被提拔而变得平庸无为。(叶昌金)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