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减政放权和市场化改革,政府对医疗卫生所负的直接责任不断减少;GDP高速增长而卫生总费用所占的比重却不断下降,在卫生总费用中财政的投入仅占16-17%(大部分OECD国家75%,其他国家一般50%左右,美国低于50%)。我国公立医院预算中财政补助所占比重在10%以下,2006年为9.05%,其中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助仅占医院收入的7%左右。随着卫生总费用的扩张,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的沉重负担落在了消费者的肩上。
与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私人自费的比重严重偏高,而完全依赖自费方式获得医疗服务的人口比重同样偏高。自费所占比例越高,获得医疗服务对收入分配格局的依赖程度越高,收入较低和风险较高人群获得医疗服务就会越困难。这正是城市低收入人群与广大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学把人们享用的商品和服务分为公共品与私人品,前者与公共财政相联系,而后者则需要个人付费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属混合公共品,兼有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特征。因为这一特征,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时期都会选择不同的医疗卫生支付方案,从基本由公共财政支付(英国)到基本由个人保险支撑(美国)。
医疗服务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一个人生病会波及他人,生活在健康的人群中会更健康),使医疗服务的付费与受益不完全一致,与一般商品形成显明对比;医疗服务具有信息高度不对称性的特征,患者很难评估病情和医疗方案并做出最优选择。这些特征使医疗卫生服务区别于一般商品。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以农村为重点、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努力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近期要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较大幅度提高参保率,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医保问题,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控制药物价格;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
政府不可能解决医药卫生的所有问题,却无疑要在病有所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全体人民都能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作者: 李旭章 刘江琳)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