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位于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绵阳市主城区部分街道贴出“全溃坝淹没线”,提醒市民注意。据悉,如果唐家山堰塞湖出现全溃坝,该市主城区将有部分被淹没,涉及人口近百万。图为建设街一处标识,大约高出地面2.5米。 中新社发 肖青 摄
6月5日,驻滇某舟桥团200名官兵分为六个小组,在江油市九岭镇协助唐家山堰塞湖下游一旦全溃坝淹没线以下的民众撤离。 中新社发 霍潺 摄
|
6月5日,位于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绵阳市主城区部分街道贴出“全溃坝淹没线”,提醒市民注意。据悉,如果唐家山堰塞湖出现全溃坝,该市主城区将有部分被淹没,涉及人口近百万。图为建设街一处标识,大约高出地面2.5米。 中新社发 肖青 摄
6月5日,驻滇某舟桥团200名官兵分为六个小组,在江油市九岭镇协助唐家山堰塞湖下游一旦全溃坝淹没线以下的民众撤离。 中新社发 霍潺 摄
|
中新社绵阳六月五日电 题:难眠之夜
——记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前夜的绵阳
中新社记者 肖青
六月五日,官方发布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前夕。这一天下午四点二十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震后第三次来到绵阳、第二次乘直升机前往唐家山堰塞湖查看,并连夜在火车上召开有关会议;这一天,不少市民发现,绵阳市主城区部分街道和政府机关门口贴上了“全溃淹没线”标识;这一天,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进行了数次“全溃方案预警报警和通信指挥系统演练”;也是这一天,在军警协助下,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青莲、九岭、龙门、青义等乡镇按全溃方案实行管制,绝不让一个百姓在撤离区域逗留、过夜……
天色渐晚,气温逐渐降下来,城市开始安宁。曹女士匆匆赶回家去,半小时后,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赶往临时居住点。她告诉记者,自“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以来,她已经数次“搬家”:从广场帐蓬到园艺山上朋友家再回家。今天看新闻说明天堰塞湖可能会泄流,担心溃坝,所以准备再搬到山上去住。
很多绵阳市民震后的生活同曹女士一样,先是为了避震,住到开阔地的帐蓬里,哪想到忽然悬湖压顶,又得再往高处搬。除了高强度的抗震救灾工作,每天还得为“今晚住哪里”而操心,不少人已经不堪其累。
此次地震成为邓女士心中大痛。她的父亲本来体弱多病,经过这十几天的折腾,老父亲最终撒手西去。邓女士昨天料理完父亲后事,准备带孩子前往昆明。她说,带着孩子出去既可散散心,也算是为政府分忧,至少政府不用为安置我操心了。
能够自己想办法安置的毕竟是少数人,更多的市民由政府统一安置。该市涪城区最大的一个撤离安置点位于四川音乐学院绵阳分院,操场上布满了蓝色的帐篷。据说,这个安置点可以容纳两万多人。
在这个操场上,小小的沃尔玛超市、水果及日杂用品摊位、售卖盒饭的快餐区,几架各式衣物……全都聚集在一个三角地带,俨然组成这个安置点的一个集贸市场。
因为正值暑天,政府在安置工作上尽量为市民考虑:不仅设置了商业网点,还有热水、医疗、坝坝电影等设施和服务,令市民相当满意。谢小姐一家已经在安置点住了好几天,每天吃过简单晚饭,她就带着孩子在附近散步、看免费电影,有时候一晚上会放映两部电影,孩子高兴,大人也乐呵。
但是,市民们这些天最关心的还是“到底什么时候泄流?会不会溃坝?”从五月三十日启动三分之一溃坝疏散撤离方案起已经七八天了,二十五万余人迁出家门。
堰塞湖,曾是深藏在四川人记忆中的一个历史梦魇,有详细史料记载的一七八六年康定大地震、一九三三年叠溪大地震,均发生了堰塞湖溃坝的惨剧,造成的死亡人数,数倍于地震直接死亡人数。
“大地震猝不及防,出现伤亡在所难免,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形成已久,有充分时间做避险预案!”中共绵阳市委书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谭力如是说。他强调:撤离过程将确保群众零死亡,否则就是政府工作的失职。
根据国家水利部专家组意见,唐家山堰塞湖的处置上采取了工程除险与下游民众疏散撤离同步进行的措施。除了三分之一溃坝方案,还有包括一百三十万人大迁移的全溃方案。
在绵阳城区的撤离方案中,规划了五十多条路线,可以保证大量民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分批撤离。政府规定:撤离过程中一律步行,不允许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免造成道路的堵塞。
对于政府的这番良苦用心,市民普遍表示理解。虽然暑热难耐,但大家还是很自觉地留在安置点内,而且还能自得其乐。城区的很多地方,已经是空空荡荡。
十点多钟,伴随着闪电,传来阵阵雷声。据天气预报,六月五日夜间到六日,唐家山堰塞湖流域雨量可达十五至三十五毫米,水位可能上升,堰塞湖溃坝可能随时发生。截至五日十四时,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水位已超七百三十九米,相应蓄水量为二点一七五亿立方米,水头落差超过七十米,出现溃坝的危险性不断增大。
路上行人渐稀。四川古为蜀国,诸葛亮曾用一出“空城计”,保卫了一座城池;而今的绵阳,将用“空城”的方式,保卫民众的安全。(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