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当时,最耀眼的中国电影男影星,以陶金、赵丹、刘琼、石挥、蓝马、韩非等为代表,叱咤影坛。
1949年孙道临在昆仑影业公司参加了《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这部影片是当时中国进步电影的代表作。与孙道临一起合作的,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大腕:编剧陈白尘、郑君里、赵丹等,导演郑君里,主演是赵丹、吴茵、魏鹤龄、孙道临、上官云珠等。孙道临饰演片中的中学教师华浩之,上官云珠饰演他太太。从这张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后新中国影坛中风云人物已经初露头角,而当年在这批人中,最抢眼的,还不是孙道临,而是郑君里、陈白尘、赵丹等。
与新中国电影共兴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确立了以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制片电影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三大国营制片厂的新电影体制,民营的电影公司们退出历史舞台。孙道临也加入了上影厂。而这时所有的中国电影人们,无论在解放前夕是否属于进步团体,都要面临着转型,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
其中有一些电影人,如石挥,就很不能适应。1950年,石挥拍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巅峰之作《我这一辈子》,此片在后来的岁月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但是,这部片子并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潮流。1951年石挥拍出《关连长》,为了努力地拥抱新时代,他不惜把老舍原著改编得尽量具有社会批判意识,甚至还在片尾出现八一军旗迎风招展这种高调镜头,可是他还是被批判为宣扬“资产阶级的人道精神”。1957年,石挥在上影厂被批判以后,投入黄浦江自杀。
但是大多数的电影人,还是能够成功融进新时代的。他们后来成为新中国初期电影界的幸运儿。孙道临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上影的一名年轻演员,孙道临与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一起敲锣打鼓扭秧歌,迎接解放军进城。他后来随文艺考察团到山东老区参观学习,听拥军模范和战斗英雄们讲故事;之后,他又与铁牛、冯等演员一起奔赴战火连天的抗美援朝前线,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战斗。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他即投拍电影《渡江侦察记》,饰演侦察连长李春林。这是他第一次演兵,心中没底。他请扮演敌情报处长的陈述为自己画像,一身军装,手握驳壳枪,眉毛飞扬,眼神炯炯⋯⋯但他还是觉得与角色有距离。后来他的一个朋友曾写文叙述,孙道临是在唤起在抗美援朝前线时的那种激情后,才将李连长演得活灵活现。
此后,他戏路贯通,演兵不断,《南岛风云》中的游击队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地下党员、《红色的种子》中的政委、《革命家庭》中的江梅清、《51号兵站》中的政委⋯⋯在上世纪50年代,孙道临曾在银幕上演出了一个“兵系列”。
《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于1958年。而《早春二月》则拍摄于1963年,这部电影是谢铁骊导演在一次在北戴河休假时,读到柔石的小说《二月》,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而拍摄的。谢铁骊觉得,小说中,因厌倦了喧闹的革命运动而到江南小镇寻找安静的知识分子肖涧秋形象,他很熟悉。当然,在电影改编过程中,导演已经有意减弱了原作中的消沉成分,在影片结尾处,也改成肖丢掉幻想,重新投入到社会洪流中。
但这部影片拍完后仍然被文艺主管部门批评为“宣扬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今天,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很难想象这部影片究竟有多“小资”,不过,从当年影片的招贴画,可见一斑:“天色已黑,地上映着两个湿漉漉的身影:男子将手掖到长衫下的裤子口袋里,身穿百褶裙的女子撑把油纸伞,轻巧地站着与男子脉脉相视,两人都端然面有忧色!闭馐恰吨泄缬鞍倌辍防锒运拿枋觥T谀信魅斯浮肮粕胶釉凇钡某林鼗疤馇,他们还要弹弹钢琴。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