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久间章生因“失言”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是“无奈之举”而于7月初被迫辞去日本防卫大臣职务。从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日本国民的反应和情绪的激烈程度来看,这一“偶发行为”折射出的是更深层面的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之于一个国家,犹如人的本性。行事时一个人虽然对自己的行为有理性自觉,比如努力回避性格中缺陷的一面,但在事急之际或关键时刻,性格却常常占据上风,主导了行为,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日本民族被部分学者认为是一个“崇强”的民族,这种价值观和政治文化深深植根于日本的国民性中。
日本媒体上经常有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某些学生一起长期侮辱某个比较弱小的孩子屡见不鲜,低年级学生“伺候”高年级学生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前几年,日本宣扬残害弱者的电影也大行其道,《大逃杀之二》《一个凶暴的男人》《杀手阿一》等暴力片屡屡热映。有评论说,轻视弱小也已成为日本文化的基因之一。
众所周知,日本民族善于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从古至今,日本的朋友、学习的对象或者说日本的老师,许多是曾经战胜过日本的对手。
日本天皇开始派遣“遣唐使”,发生在著名的朝鲜白江口战争之后。是役唐朝军队大胜,日军3万人只有1000多人逃回日本。其后,“遣唐使”潜心学习中国文化,带回国后发扬光大。唐朝的建筑、服饰、茶道、佛教信仰悉数被日本“克隆”而去,日本成了学中国学得最像的国家。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4艘军舰登陆横须贺,用炮舰打开日本大门,日本人后来却为佩里树碑立传。日本对佩里的“感恩”始自明治时代,佩里公园纪念碑上的碑文就是前首相伊藤博文所题,日本每年都举行纪念佩里的“黑船祭”(因为佩里率领的军舰外涂黑色)。
同样,主持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的麦克阿瑟,也被日本人给予了很高的荣誉。当然,这与美国原子弹彻底击垮日本心理防线,有着紧密的关系。
从更深层次的民族宗教心理上来说,神道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作为“神意”的传导者而为日本人所尊崇的天皇,被认为是不会犯错误的。日本人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讳莫如深,应该与受这种宗教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日本崇强轻弱,在太平洋岛屿争端上也可见一斑。
二战末期,苏联几乎全歼日本关东军,将60多万日本俘虏押解至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从事强制劳动。这一经历让日本人记忆深刻,有人甚至认为日本有“恐俄症”。直到70年代,日本战俘才陆续艰难踏上归国路,此时已有6万多名日本人客死西伯利亚,直到今天日本还在为战俘遗骸同俄罗斯交涉。今天,日本人敢于在钓鱼岛、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上叫嚣,但在与俄罗斯有争议的“北方四岛”问题上却表现得不那么强硬。
如果认识到日本人长期生活在带有“崇强轻弱”的社会政治环境中,那么,对在日本出现一些为强国甚至过去的敌国进行“辩护”的言论,便不会觉得那么奇怪了。(郭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