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澳门十一月十五日电 题:澳门大赛车“劳民伤财”?
中新社记者 毕永光
一年一度的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今天在澳门街头拉开序幕。在临时封闭的街道上,房车、摩托车、三级方程式赛车呼啸而过,各类发动机的轰鸣声混合在一起,成为这个世界少有的城市赛车道上空的“主旋律”。
知名人士提议取消大赛车
一周前,澳门一位金融界知名人士提议政府取消大赛车及同期举行的美食节,理由是“劳民伤财”。不过这个提议并没有引发多少反响,中国澳门汽车会和澳门饮食业联合总会也只是在一个场合温和表达了“不同意见”。
其实说大赛车“劳民伤财”也并非没道理。大赛车每年要重铺赛道,架设防护栏、临时看台,“劳民”;四天赛事期间,赛道白天封闭,居民出行不便,也“劳民”。至于“伤财”方面,据了解,今年大赛车预算为一亿零五百万澳门元,赞助和广告收入约二千六百万元,加上门票收入,收支相抵,大概要补贴七千余万元。
大赛车是澳门文化的一部分
“劳民伤财”值不值得呢?澳门大赛车格兰披治今年是第五十四届,创办于一九五四年,算得上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性文体盛事。首届大赛车是本地赛车发烧友自行组织的俱乐部赛事,在松山脚下尘土飞扬的沙石路上进行,看台是临时搭的竹棚;如今大赛车已成为汇聚三级方程式大赛、电单车(即摩托车)大赛及FIA世界房车锦标赛分站赛三大赛事及若干支援赛的“赛车嘉年华”。
尤其是已举办二十五载的格兰披治三级方程式大赛,被公认为三级方程式赛事的世界杯,成为赛车好手进军一级方程式大赛的跳板。一代车王赛纳(冼拿)、“F1之王”迈克尔·舒马赫都是在澳门崭露头角。大赛车也造就了一批澳门本地车手,正如中国澳门汽车会理事长钟国荣所言,大赛车是澳门文化的一部分,是几代人积累起来的成果。
打造“文化旅游之都”要看长远
澳门除博彩业外,旅游资源有限。丰富的文体活动堪称活的旅游资源,可以弥补“硬件”的不足,增添澳门“与别不同”的魅力。
笔者驻澳半年多,深感澳门活动之丰富。自娱自乐的不算,国际性、区域性的文体、会展等盛事之多不亚于内地很多大城市,而且不少盛事已成为澳门的品牌。如果怕破费就不搞活动,澳门除了“大三巴”可能就只剩下个“赌”字了。
要讲活动规模,最大的要算奥运会了。其实奥运会大部分是“劳民伤财”的,当然也有几届是“劳民招财”的。不管“伤财”还是“招财”,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各国争相申办奥运会,主要着眼点并非运动会本身的盈亏。
好在特区政府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前天何厚铧特首在施政报告中称要“精心策划和举办各项艺术盛事和活动,逐步把澳门建设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之都’”。
其实在当前特区政府财力充裕的情况下,多搞一些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活动,籍此提升澳门知名度,吸引游客,丰富市民生活,增加就业机会,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活动本身也要谋求成功的商业运作,降低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