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廉租房建设备受重视。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目标正从“挤出泡沫”转变到“百姓安居”的住房保障上来,而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也使决策层认识到,加快廉租房等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是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民心工程”。这一思路也与“增加有效供给”异曲同工。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过程造就了旺盛的住房需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人口专家推测,未来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以每年1-1.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城市人口将在1500万-2000万。如果按照人均需求住房面积25平方米计算,每年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约5亿平方米,接近目前全国全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而我们尚未将城镇居民改善住房需求、城市规划建设带来的旧城改造与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的住房需求,以及还有很多城镇人口向东部的大城市流动的需求计算在内。虽然没有更为准确的统计,但这每一项需求都不是小数字。
但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家庭不分收入差别都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因此,发展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命题。而在目前的高房价下,后者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住宅保障体系中,经济适用房一直担纲主角。但是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制尚未健全,甄别出应当受到经济适用房制度保障的人群,需要付出高昂的监管成本,同时在经济适用房的审批层面,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在无法有效遏制某些中高收入人群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情况下,这一住房保障就只能是形同虚设。
因此,很多专家建议住房保障应让廉租房唱主角。事实上,廉租房在许多国家也都是一项重要的住房政策。
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住宅法》,低收入者租住符合政府规定要求的房屋时,只支付租户收入25%的租金,超过部分由政府支付给出租户。而加拿大为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公共住宅,提供给低收入者租住,居住者只需支付25%到30%的租金,其余由政府补贴。
城市的发展应当尽可能多地惠及各个层次的人群,积极推动廉租房等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无疑在顾及社会公平的同时,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