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GDP这些年增长很快,但为什么老百姓口袋里可以花的钱、生活中感受到的收入和福利状况,跟GDP的增速相比慢很多?今年上半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从去年的11%,下降到10.2%,很多人害怕了。但如果按其他国家的标准看,10%或者8%仍是非常高的增速,为什么这个数字会让我们害怕?
改革开放谁得到的好处最多?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把中国社会分成三个群体:政府(包括中央、省以及地方政府)、城镇居民和农民。在过去的改革开放中,哪个群体得到的好处最多?哪个群体得到的好处相对最少?
以1995年的100为基数,到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总体增长了5.7倍,达到670,平均每年上升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2年里增长了1.6倍,平均每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倍,年均增长6.2%(数据均已去除通胀率,且这里所讲到的收入不包括资产性收入)。如果我们把国家的收入看成一个“大饼”,3个群体中,政府得到的份额最多,农民得到的份额最少。
我们再看一下资产性财富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是怎么分配的。据统计,差不多有76%的资产性财富掌握在国家的手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大概1/4的资产性财富在民间。据一些研究机构前几年做的估算,到2006年年底,国有土地的总价值差不多是50万亿元人民币,11.9万家国有企业资产总计约29万亿元人民币,两部分财富加起来,国有资产的价值约79万亿。再来看民间,到2005年年底,全国城镇居民的总资产价值21万亿左右。
假如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每年按照和GDP一样的速度升值,去年GDP的增长速度是11.4%,2006年年底价值为79万亿元人民币的国有资产增值约9万亿元人民币。去年国有企业的总利润是1.6万亿元人民币,国家收入总计约是10.6万亿,这是去年预算内财政税收5.1万亿元的2倍。而资产性收入加上财政税收,大概是15.7万亿元人民币。
民间财富多才能带动内需
中国的社会财富在政府和社会之间这样分配,后果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后果,是中国GDP虽按8%、9%(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但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增长少。原因是民间财富少,大家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每年可花的收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劳动收入和工资收入;第二部分是资产性财富升值收入。在美国,一般资产增长的速度都是GDP增速的两倍左右。但中国老百姓享受的只有劳动收入。很多经济学家讲我们必须改变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必须通过内需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但是财富升值的收益没法流入老百姓手里,他们如何消费?
我们再看一下,政府代替老百姓拥有资产、获取更多的国民收入,其结果是什么。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不管是苏联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或今天的中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非常重视重工业、制造业,而轻视第三产业和轻工业。大家稍微想像一下,国家通过所有制掌握财富,最后的结果肯定会重视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而由老百姓掌握财富的支配权和消费权时,最后会转变成对服务业的需求。原因是作为政府官员,一般会把钱花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上,这些往往是基础设施和大的工业设施所具备的特征。过去6年我都会带耶鲁的学生到中国参观,最让他们感动就是宝钢的工厂,那么多的机械、滚烫发红的钢条,很了不起,这看得见、摸得着,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
官员如果把钱花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医疗上,百姓可以感受到,但是上一级领导看不见。所以大家追求的目标都是看得见的“形象工程”。但是,一个社会靠投资、再投资,而不是消费拉动增长是不能长久的。因为最后生产了这么多东西由谁来买?如果3/4的生产性财富都掌握在国家的手里,必然的结果就是不断往工业里一投再投,往基础设施上一投再投。现在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了。(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来源:青年参考)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