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8日电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于2006年12月成功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深圳六省(市)试点运行,并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在全国的推广,届时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签发的支票可在全国通用,大大便利了异地转账结算。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2006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是央行首次全面、系统地向社会各界和公众披露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情况、相关数据以及未来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是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述情况的。
苏宁指出,支付体系是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支付体系的发展、支付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支付体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苏宁介绍说,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后发优势,采用支票影像技术、实施支票截留建设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于2006年12月成功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深圳六省(市)试点运行,并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在全国的推广。届时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签发的支票可在全国通用,大大便利了异地转账结算,充分发挥支票结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苏宁还介绍称,银行卡是中国个人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目前,银行卡得到广泛应用,银行卡普及和使用率不断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卡支付体系初步形成。借记卡产品功能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截至2006年底,中国借记卡发卡量10.8亿张,占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的95.6%。
信用卡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近5000万张,比上年增长22.7%。银行卡受理市场快速发展,持卡消费习惯初步形成。2006年,中国银行卡支付的消费交易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97%,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比上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这一比例达到了30%,已接近发达国家30-50%的水平。人民币银行卡已在2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便利了境内居民出境公务和旅游消费需要。
此外,中国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发展迅速,电子支付交易量不断增加,不断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支付服务市场细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