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温州三月七日电 题:温州招工难就业难的背后
中新社记者 朱小央
年初的浙江温州市区牛山北路,是人员最为集中最为热闹的地方,仿佛北方的庙会,这里是温州市的劳务市场。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有的还刚下汽车或火车,随身携带着行李。招工难、找工难又成为一年一度的这个开放城市的热门话题。
温州是个制造业发达的城市,所生产的产品为鞋类、眼镜、打火机、服装等等,这些产品大多低技术含量,所以,工人入行的门槛低,薪水也不高,月薪一般在八百到一千五百元人民币之间,看上去绝对值不低。但是,他们不像公务员,没有双休没有长假,日常工作时间要比公务员长很多,流水线上所需工人以女工为主。
这几年,中国农村的经济状况不断改变,农业税被减免,种粮食有补贴,农村孩子上学连学杂费都不用交了。相反,城市的生活成本却在快速提高,由于中国的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险不是全国联网,工人们不愿意拿出部分低薄的工资加入该行列,故大多数企业没有为工人交纳医疗、养老保险。让城市完全接纳农村来的工人,让农村来的工人融入所工作的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权衡利弊,有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九八零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怕吃苦,会算计,他们觉得打工不划算,就不愿离家离土外出辛苦打工了。
来自贵州的李先生称,他们所在的村子已经有很多年轻人今年不愿出来了。所以,这些年来,温州常常闹起招工荒,老板们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而着急。在温州市职业指导服务中心登记的用工需求在两万人以上,至今还找不到一半。
什么事都不是一概而论,温州大型企业的管理规范,工人的归属感好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让工人觉得有奔头,他们的招工难度就不会太大。
就找工来说,今年有所变化,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拿很低的薪水去做学徒,小黄在等待了好久之后,决定应聘每月薪水六百五十元的汽车修理工作。他认为,今天的低薪是为明天的高薪做准备,应了温州的一句老话“有艺不愁穷”。这种变化多多少少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状况在不断改变中,年轻人不急于赚钱养家。
与温州市牛山北路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的情况不同,温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招聘会,针对的是高学历人员的招聘会,一万个工作岗位,引来二万五千多人前来参加。而每年的公务员招考更是高烧不退,几百人争考一个公务员名额已经不是新闻了。同样,大学生们追求的是合理的薪水、完善的保障、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又是企业用工荒,这个矛盾在考量政府管理层的智慧。无论是招工难还是岗位供不应求,都昭示着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存在。如何改变城市经济增长模式,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引导企业走向创新道路,以便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村进城的工人按时拿到合理的工资,得到必要的社会保障,让大学毕业生也愿意为民营企业奉献青春,已是当务之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