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五一”黄金周,对“十一”黄金周将产生何种影响?这是今年节假日假期调整以来来众说纷纭的热点。昨晚,全国假日办发布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数字:截至昨日下午6时,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8.91%,收入同比增长29.75%。对此,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认为,一方面假日经济仍然不可放弃,另一方面节假日安排也应继续完善。
假日安排影响消费习惯
无疑,节假日的调整对“假日经济”已经产生明显影响。全国假日办监测显示,去年同时有“五一”及“十一”两个长假,当年10月1日-7日,全国出游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0.5%,而收入则增长了13.5%。另有数据显示,今年取消“五一”长假,形成四个小长假,广州三大旅行社四个小长假的整体收益,只相当于去年“五一”的七成。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朱卫平认为,从这些初步数据看,节假日调整对整体旅游总量影响不大,取消“五一”长假后,旅游扎堆现象更严重,这对资源环境、交通出行等承载力是新的挑战。因此,是否应平衡“黄金周”的时间安排,值得认真考虑。
“今年七天长假相比三天小长假消费大增,也说明休假安排确是决定消费方式的重要因素!惫阒萦岩晟痰暌晃桓涸鹑朔治鏊,过去有“一节淡三墟”的说法,认为长假的消费会影响平时的消费。但从商业经验看,长假产生的往往是新的需求,节后的下降,只是回复到平常水平,而不是减少了平时的消费。如果不放假,可能没有这种需求。因此,今年节假日调整后,四个小长假也产生了一定的新的需求,但从商家角度,仍然希望能保留“五一”黄金周。
假日经济不是权宜之计
1999年国家确立一年三个“黄金周”长假时,主要是基于当时内需不足,希望通过“假日经济”带动消费拉动内需。但集中消费也带来了服务质量下降,交通运输、环境资源压力大增的问题。由此,“假日经济”越来越受人诟病。盘点今年改革后的“十一”黄金周,还要不要再提“假日经济”?
朱卫平教授认为,假日经济仍然不可放弃,且政府应继续培育推动。不能简单地把旅游业等同于假日经济。目前全国假日办提供的黄金周旅游业信息,可作“假日经济”一个明显指标,但不应看作是唯一内容。假日经济也还包括体育、文娱、演艺、健康等相关产业发展,这些产业都有较大经济拉动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假日经济相关产业占GDP比重还会越来越大。
接受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都认为,给群众多些休闲,作用并不亚于让他们在工作日努力工作。因为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合理安排节假日、增加休闲时间,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极大地带动了消费。无论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波动,还是中国长远经济发展看,扩大内需都不是权宜之计,有必要认真分析“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对人们消费的影响,进一步审视对“黄金周”的调整,并作进一步完善。(记者马汉青)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