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是否需要平抑肉价,须综合考虑各方利益,还要考虑各种成本,以及能否达到效果
作为四川的中心城市,成都也是四川猪肉价格上涨最为迅猛的城市。成都市农委向本刊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进入5月以来,猪肉价格每公斤出现了3元左右的增长,同时猪仔和毛猪收购价也出现一定增幅。
成都市物价局农价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认为猪肉价格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距离动用“价格调节基金”的预警线还有相当距离。
如果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将由政府购买猪肉在市场上以较低价格卖出,以期起到“鲇鱼效应”,平抑肉价。
与此同时,动用冻肉储备和生猪储备平抑肉价的说法不断见诸报端。5月下旬,商务部有关人员也表示,将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作好在适当的时候动用国家储备肉的准备。
据本刊记者了解,国家每年的冻肉存量由政府制订计划,由企业来执行。冻肉储备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为猪肉在冷存过程中有3%~6%的冻肉损耗,再加上仓储费用,导致冻肉成本要高于鲜肉,并且消费者对冻肉的兴趣也低于鲜肉,冻肉价格上扬空间不大。政府进行冻肉储蓄是出于社会效益方面的考虑,如备战、备荒等等。所存冻肉每6个月就要更新一次,销售中的亏损由国家补贴,同时负担一切储藏费用。由于冻肉在市场上不好销售,因此每次只能降价处理。
由于国家每年为此需投入大笔资金,而这笔资金只能“冻”在库里不能周转,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各地普遍推行以“活”代储。一般的操作方式为:国家每年核定完储备肉的数量后,将其中一部分折算成活猪头数,然后将用于这部分储备肉的储费借给猪场让其发展生猪,以这些生猪作为活的储备。规模猪场在将猪育肥后交给冷库所在的肉联厂,用所得款来还国家借款,然后国家再将这笔款用于下一期生猪发展。
成都市商贸委调控处处长宋明学告诉本刊记者,成都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冻肉储备,目前储备量1000吨,够全市人吃两天。冻肉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应急,要指望靠抛售冻肉来降低肉价是不现实的,老百姓也未必接受冻肉。
此外,包括中央储备在内的活体储备从来都是计算在其生猪存栏总量之中的,各地历次生猪存栏短缺都是包括活体储备在内的总量短缺,抛出活体储备不能解决主要问题。
以成都为例,其生猪活体储备也只有8000头,不可能对庞大的市场造成冲击。要想平抑肉价除非请示中央,动用商务部在成都的储备,但宋明学认为至少目前并无此必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记者表示,事实上除了少数城市特困人群,目前的猪肉涨价在居民开支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此外,在现阶段,农民是肉价下跌惟一的受害者,是否能够为了降低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而让农民损失,也让各方争议不已。(郑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