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一个春意盎然阳光明媚的下午,雷诺车14名车主参加了一次有纪念意义的团体活动,14台车编成队奔赴千里之外的江西瑶里,与神奇美丽大自然亲吻拥抱。
1 号车领头探路,前方限速80公里/小时,请大家控制好速度;前方右转弯上黄小高速。一路上,司机小陈一边开车一边谨慎地注意着路面变化,不时向后面车主报告。一路上走走停停,当晚9时43分,整整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一行终于入住了梅岭度假村。
宿吊脚楼,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随处在檐下晃悠,泉水叮咚作响,清新的空气、静寂的山村,我们很快在大自然的拥抱中进入了梦乡。
春满瑶里
清晨6时,木板楼梯吭哧作响,有人起床了,脚步声成了无言的叫醒闹钟,我们都从睡梦中醒了过来。鸟鸣山更幽,近处轰隆隆的水声从高处直下,两台机组的机器飞转。吊脚楼边的山泉带动了发电机,电流输送,一种山村的田园图画在眼前漂浮。
上午9点钟,我们开始游览汪湖生态景区。一出梅岭度假村的门楼,几颗参天大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导游小程说,那些古木都有五百到千年历史了,号称千年古樟。一棵大树4 人合抱不过来,旁边樟树紧挨着生长,9子13孙的故事因此流传开来,坊间以此喻为家道兴旺、儿孙团结。走了约500米,一座小桥横架在小河上。该桥是通往安徽古道上用于休憩的桥,名叫红军桥。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拍摄地就在此处。
57 人的队伍,随行的有75岁的爹爹婆婆,还有不到3岁的幼儿,大家心里都默默念叨着,要照顾好老人,看管好小孩。雷诺公司的小胡自告奋勇当起了爹爹婆婆的护卫,小孩则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蹦三跳地欢快穿梭,乐得爸爸妈妈在队伍的前后追赶,满脸笑容地埋怨。
30分钟后,我们开始登山了,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将我们淹没。木板台阶,台阶跨度小,步履轻缓,在木板台阶的咯吱声中,我们一边欣赏沿途古木,一边相互介绍着古木的名称、习性。台阶婉转曲折,忽上忽下,走了20来分钟,林荫小道上3棵大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两棵参天古木相依相靠着生长,俨然一对夫妻。而路的另一边,一颗古树倾倒了,树身不偏不倚正好倒在了夫妻树之间。车主上前打趣,古树也有第三者插足。
记不清走了多少步台阶,一缕清泉突然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天河谷。大家一阵欢呼,奔向泉水边,双手捧水洗脸嗽口,水清凉可口,拍在脸上很凉爽,隐约中还有草木的气息。水中,小鱼嬉戏,石鸡游动。导游介绍,瑶里有名的特产,即为石鸡、石鱼和石耳。石耳就是自然生长在石头上的耳菌,石鱼即为生长在小溪中的鱼,而石鸡就是生长在小溪中的田鸡。田鸡捕捉非常不易,因为见人出现后它会躲在石缝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就在这里上演。当你捕捉石鸡时,水中的石缝内就有水蛇突然窜出,不是擒走了石鸡,就是伤人。尽管如此,几名大胆的车主,挽起裤腿,在众人的高声制止中下水了。不一会儿,几名小孩的矿泉水瓶中,就有一群小蝌蚪。
小溪边,99步90度的天梯架在了两条支路中间。英勇的青年男女叫喊着一步步登上了天梯,热情的摄像师记录下了他们勇敢的身姿。
在山间小亭休息片刻,招呼好爹爹婆婆,我们一行踏着大理石台阶往南山瀑布进发。大理石有两公里,山脚下,远远听到阵阵轰鸣声,像是成群的蜜蜂飞过头顶,抬头细看,怎么也找不着。走到半山腰,轰鸣声渐进,寻声搜索,才发现声音来自山顶的水流中。
一个小时候,满头大汗的我们迎来了飞流直下的南山瀑布。陡峭斧削一般的石壁上,阵阵水流从近千米的石壁顶端飞流直下,跌打在底下的石头上,水花四溅。站在瀑布脚下,阵阵水花随风吹打在身上,满身的汗气随之飘散。欣喜之余,我们相互邀约着以瀑布为背景,合影留念。
瓷都游记
一块瓷片昭示着一个朝代,一条小巷就是一段历史,说的就是瑶里的制陶业。瑶里是景德镇瓷器源头,至今为止,仅绕南就发现了8个龙窑遗址。史料记载,在绕南堆积物时代,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产断面特征遗址,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下午2点钟,我们来到了绕南。简易遗址随处可见,它向我们展示着历史上这里制陶业的繁荣。
我们首先观看了一号龙窑遗址。一号龙窑总长48.2米,斜坡式,坡度9.5度,建于南宋时期。龙窑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长41.7米,宽2米,底部用碎石块铺成,烟口为梯形。窑内残留有陶具碎片。根据史料考证,窑内主要出土日常生活用具等,底部有福寿类图案及数字铭文,说明该窑为民窑,且为几人合作经营。
二号龙窑、三号龙窑情形与一号龙窑大体相同,都为民谣,出土也都是民用的碗、碟等日常用品。我们在陶乐坊作了短暂停留。这里,已不再直接生产陶具,仅供游人参观,游人还可以亲手制作陶具。随行的小孩和女子兴奋了,弯腰搓泥,几分钟过去了,不管怎么摆弄,手中的泥团就是不听话。43岁的程师傅笑着上前,示范了几下,一个花瓶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程师傅做了10多年的陶具,现在游人多了,他就专门为游人表演陶具的制作工序?醋懦淌Ω凳种心嗤潘嫘乃,忽而烟缸、忽而花瓶、忽而酒壶,我们感叹不已。
瑶里古镇,以它的古朴、自然吸引了我们,村民家中的两层陈旧的木楼,小姐闺房、龙雕木床,历史在村民家中显现。镇里还是石板路,见我们来到,镇里擅长表演的男女唱起了地方戏,盛情欢迎我们。(沈佑荣)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