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业界盛传已久的上汽南汽重组案,终于有了第一份公开声明——上汽集团与南汽母公司跃进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当天签署意向书,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
虽然意向书并没有公布双方合作的任何具体细节,但透过“探讨双方在整车、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贸易等领域进行全件合作的可能性和方案”、“跃进集团和南汽集团有意进行资产重组、将整车和零部件等业务与上汽集团进行全面合作”等字眼,业界还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汽车行业最大规模的重组案,大方向已经明确,并已进入重组的关键阶段。
3年前,上汽与南汽就联合收购MG罗孚曾进行过多轮谈判,并曾一度接近合作的终点。遗憾的是,由于地方利益作祟,原本的海外收购合作伙伴,却发展为竞购MG罗孚资产的“冤家对头”,最终造成了MG罗孚“一女二嫁”的尴尬局面。上汽南汽原本不该发生的故事背后,既有产业大局屈从于地方利益的成分,也有宏观政策调控失灵的因素。如今双方冰释前嫌,“冤家”结为“亲家”,既是双方顺应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大势、避免重复建设、发挥资源协同效应之举,亦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大力推动使然。
上汽南汽重组后,不仅将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双方还将产生强大的互补效应。首先,刚刚开工的上汽依维柯红岩重卡项目与南京依维柯现有的轻型商用车,将组成完整的商用车产业链。其次,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上汽荣威在资金、技术、研发团队、市场推广、战略规划与执行力、零部件配套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与南汽名爵拥有的国际化品牌、现成整车与发动机生产线的结合,将为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在中高端市场取得突破,并为进军欧美主流汽车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双方合作,也将为陷入僵局的南京菲亚特项目,创造起死回生的机会。
然而,上汽南汽重组并非一片坦途。即便在全面合作大方向已经明确的今天,如何设计具体方案,以确保重组后双方在资产、人才、文化等方面真正实现融合,达到“1+1>2”的效果,仍然是一项需要双方发挥创造力的艰巨任务。
首先,在南汽名爵新车即将呱呱坠地的今天,双方谈论重组的心态与两年多前已大不相同。尤其是对于南汽而言,完成对MG罗孚资产的收购,打造自主品牌项目,一直被看作重振南汽雄风的突破口。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推动下,南汽人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仅用20个月就成功将MG罗孚英国工厂的发动机、整车生产线搬迁回国并完成组装调试,实现整车“下线”。虽然在业界看来,南汽名爵项目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供应商网络等“短板”,但是,在新车即将上市之际谈论合作,南汽人难免会有“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抱走”的感觉。如果抱着这种心态与上汽谈判,不仅会增加双方在重组金额等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的难度,即便完成重组,也难说不会出现“面合心不合”的状况。因此,如何统一思想,把以产业大局为重、以企业长远利益为重的观念根植人心,是摆在南汽管理层面前的头等大事。
其次,实现融合的关键是人。虽然意向书中明确双方是“强强联合”,但显而易见,不管采取哪种合作形式,在资源上明显占据优势的上汽,都会在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一来,面对合作即将带来的利益再分配,南汽尤其是名爵项目的管理层自然会为未来的前途担忧。另一方面,上汽自主品牌项目刚刚起步,其研发、管理、生产、销售以及海外市场推广等环节需要大量的人才。得益于上汽集团多年的积累,目前,上海汽车搭建起了完整的组织架构,初步完成了人员配置。然而与南汽重组,上汽的管理人才势必会出现缺口。如何在人员重组方案中突出“不分亲疏、人尽其才”的原则,消除南汽方面的顾虑,考验着上汽谈判团队的智慧。
此外,上汽与南汽的企业文化有明显差异。全面合作后,如何兼收并蓄,尽快打造出新的企业文化,同样事关未来的融合大计。
令人欣慰的是,双方目前已经在合作的基本原则上达成了一致。其中,将两大基地产出的GDP和税收留在当地的做法,有效照顾到了地方利益,为今后跨地区重组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而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重组模式,更是为汽车产业新一轮重组树立了标杆。我们期待着合作双方继续拿出大智慧,让中国版的“戴—克重组”案,真正实现长久双赢的圆满结局。(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