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数据显示:国产青春文学图书在年度文学或非虚拟类图书排行榜中,2004年前15名占了9名,2005年前20名只占到8名,到了2006年上半年,前10名则仅占了2名。而一项不完全调查同样显示:2004年国产青春文学巅峰时期,80后作家群人数接近三四百人,而到了2006年,活跃于一线的80后作家只有三四十人,跌幅达90%。对此,出版界的观点惊人一致:青春文学成也书商,败也书商。
目前,全职写作的80后作家迅速减少。就拿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位得主来说,韩寒玩赛车、出唱片;赵婷婷先做微软营销推广,后负责《萌芽》杂志社的网站;陈佳勇在东方电影频道负责节目采购相关工作;许人杰当上了律师……
对此,中信出版社副社长臧永清认为“肇事人”首先是出版社和书商自己:“是出版社和书商害了这些80后作家,过度的商业包装扼杀了这部分作家的灵气。青少年写作,需要多一点纯粹,少一点商业,才能源源不断。80后这批作家一开始非常纯粹,而在出版社和书商的利诱下,为了能更扬名赚钱,相当一部分80后作家渐渐远离这种纯粹,开始刻意迎合某些口味。这种形同流水线操作的商业写作模式,流出来的只能是同质化产品,完全丧失了个性。没个性的书,谁会买?”
80后作家领军人物韩寒、郭敬明的“伯乐”———上海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将青春文学的现状总结为两个理性:写者理性,买者理性。“青春文学红起来的原因其实是给人一种新鲜感。但文字是需要积累,需要阅历。因为买方和卖方都开始理性了,现在吃饭只有靠内功了!(许嘉俊)
来源: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