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对于中国银联品牌营销部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而言,这几个月的主要工作,是不断地向前来咨询和采访的媒体解释有关银行卡收费的问题。
从今年5月份开始到现在,因为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等问题,媒体和民众对中国银联一直持续着近乎一边倒的“声讨”行动。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已收费的大银行多数愿意做出让步,即允许持卡人每月有3次的免费查询,这很可能成为普遍化的“调整方案”。尚未收费的中小银行可能最终放弃收费。
三毛钱引发的争议
仿佛是一夜之间,长期以来银行提供的“免费午餐”销声匿迹。银行卡收取年费、跨行查询取款收费、小额存款收费、提前还贷收费等等,短时间内让很多金融消费者应接不暇,一时难以适应。
回过头来再看最近因跨行查询收费引发的争议,依然有着许多戏剧性的成分,其间猜测和传言不断。
2005年10月,中国银联下发《关于收取品牌服务费、对跨境跨行查询交易收费以及调整跨境取现交易手续费标准的函》,计划2006年1月1日起,银联卡跨行查询开始收取手续费。
这一举动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在2004年3月1日施行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中,并未明确收费具体事项,只表明“暂不规定ATM跨行查询收费”。
2006年2月10日,中国银联表示,目前相关具体收费方案未定,具体实施方案将会在银行的正式公告中予以明确。4月初,媒体传出中国银联初步定于5月8日起对银联卡跨行查询收取费用。4月27日,中国银联相关人士在媒体澄清:“跨行查询收费目前暂无时间表!
然而,5月9日,交通银行率先发布收费公告,称将于6月1日起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境内跨行查询手续费0.30元/笔。紧接着,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发布收费公告,将于6月1日起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境内跨行查询手续费0.3元/笔。
收费公告刚出没多久,6月2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环保局副局长黄细花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寄出了一份紧急建议,建议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暂时叫停银行卡ATM跨行查询收费,并组织听证,同时还呼吁有关方面对银行中间服务收费加强法律审查。
此外,上海市民邓维捷还于7月4日把交通、工商、建设3家银行及中国银联送上了被告席,要求四被告返还已收查询手续费用,同时停止侵权,并取消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媒体称,不管官司输赢,这都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7月15日,某媒体爆出“中国银联酝酿100余项收费项目”的消息,再次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声讨中国银联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针对此,中国银联发表严正声明:认为上述报道纯属虚假、失实报道。中国银联没有酝酿向持卡人收费,更没有所谓100余项收费项目的计划。并称对于刊载上述虚假、失实报道的新闻媒体,将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近日,央行、银监会有关人士表示,收费属于市场行为,央行、银监会已经就“如何解决跨行查询手续费问题”表达了指导性的意见,各发卡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情况,制定各自的跨行查询收费调整方案。
据银联内部人士透露,自6月1日开收0.3元/笔跨行查询费用至今1个多月,全国ATM的跨行查询量减少了10%左右。
民声与利润的纠缠
为什么小小的3毛钱会引发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本刊接触的诸多专家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银行业务长期以来集中在存贷款上,而且一直是免费服务。金融服务品种的单一,使得许多消费者对银行在利息以外领域寻求收入来源的做法非常不习惯。
银行卡收费的问题,“表面看是价格问题,实则是银行制度规则层面与社会配套发展问题,是市场经济下金融观念转变的一个过程!蔽野ㄍ臼紫芯吭焙魏L味约钦咚。
众怒的另一原因则与中国银联采取的不透明的运作方式有关。从跨行取款收费到跨行查询收费,各家银行均未向社会公布收费标准的具体测算方法,“消费者都不清楚这3毛钱的收费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币晃蛔宜。在这种没有双方契约的情况下,银行贸然采取收费行为,自然会引起强烈反弹。
“收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成本方面的原因,二是促使消费者养成好的用卡习惯!敝泄囊晃荒诓咳耸慷员究钦咚。而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认为,银行跨行查询收费是成本核算的结果,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按舜纹涫凳窍笳餍允辗眩对兜陀诿看慰缧胁檠姆癯杀!
接受本刊采访的商业银行人士也普遍宣称,跨行收费是对网络和经营成本付出的一种补偿。各家银行一向的共识是,银行卡各项收费均属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市场调节价,可由各银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只要监管部门没有提出异议,这些收费就是合理合法的”。
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位人士向本刊记者这样解释,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高端客户,但80%的人力却用于投入那些20%的不产生经济效益的客户!拔颐俏酥Ц读烁甙撼杀荆庵圃甲乓凶约旱姆⒄!
但是这个成本到底是多少,在众多质疑声中,中国银联和各收费银行始终没有给公众拿出成本的核算方法及数据!爸饕歉饕屑扑愠杀镜姆椒ú惶谎S行┳业某杀炯扑憬峁隼春,公众又不信服!敝泄恼馕蝗耸课弈蔚厮。
“现在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很多业务都是混在一起核算的,因此银行卡到底带来了多少成本和效益很难说得清楚!敝泄嗣褚兄Ц督崴闼靖彼境ば碚樗怠
中国银行卡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教授钟伟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机具成本较高是银行收费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跨行查询每笔3毛钱是“收少了”,本来成本是1.2元。他的依据是:据测算,平均一台ATM柜员机一年的运营成本在5万~7万元之间。目前中国境内跨行的86000台柜员机,一年的运营成本就达50亿元。按2005年跨行交易总次数22.1亿笔计算,每笔交易的平均成本约为2.26元,其中,跨行查询成本约1.2元。
不过,钟伟的这个成本核算方法并不被广大的公众认同。本刊记者曾试图向几家商业银行索要其银行ATM柜员机的设备成本及运营成本,但均遭到以“不便提供”理由的拒绝。
另一方面,据银联方面表示,消费者的一些用卡习惯也给银行带来了负担。银联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刊,9.6亿张银行卡中,活跃卡仅三分之一左右,而活跃卡中常用于跨行交易的也不过有三分之一,跨行查询交易的银行卡更少。
“这些死卡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系统资源浪费,只要这些银行卡中还有一分钱,银行每个季度都要为每张卡计算两次利息,并把这些数据通过电子或纸质的形式保存两年或更长时间,这不仅占用了银行的巨量系统资源,而且还很难给银行带来效益!闭馕蝗耸克怠
[page title=]
银行卡的困境
从1985年3月中国银行发行第一张银行卡到现在,中国大陆的发卡机构从2000年底的55家增加到了2005年底的近160家,发卡量从2.77亿张增加到了9.6亿张,其中借记卡9.2亿张,占95%;信用卡(包括准贷记卡)数量约4000万张,占5%。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银行卡大国。
在中国,长久以来,商业银行始终是银行卡惟一的发行机构。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捷足先登,最迟至1992年,这四大商业银行先后都发行了自己的银行卡。相比之下,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起步稍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侯炳辉教授向本刊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发行银行卡的集中期。1993年,央行开始推行金卡工程后,各银行纷纷斥巨资打造银行卡的前期业务——发行银行卡,铺设POS机(电子收款机系统)……
据中国银联的人士介绍说,在银联诞生以前,民众是不能随意跨行使用ATM服务的。2002年3月,以建立和运营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系统为己任的中国银联宣告成立,银行卡的跨行交易使用成为可能,这更加促进了银行卡的发展。
在银行卡行业最发达的美国,利息收入占到整个银行卡业务的12.28%。但中国的银行卡业务格局初成,大多数持卡人尚没有透支消费的心理,银行收取的利息和滞纳金极为有限。大量的银行卡对客户是免费提供的,因此银行获得的年费收入很少。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曾经试图强行要求四大商业银行彻底开放自己的网点,实现跨行通存通兑。四大商业银行的行长虽不得不同意执行,但由于在执行中四大银行的员工缺乏积极性等原因,以至于经常出现一些技术故障导致跨行交易行为不能顺利完成。
因此,银行在兴奋于发卡量的飞速增长的同时,很快就尴尬地发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的增加。
据一位银行界人士说,中国人民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末举行的一次银行卡工作会议上,商业银行的领导在汇报工作时经常声称银行卡发行量增加了多少,银行卡储蓄量增加了多少。
“实际上,银行卡的储蓄并不能直接带来利润,恰恰相反,储蓄量越多,带来的是越多的利息支出!闭馕蝗耸克怠
“以前,我们注重快速扩张?ㄊ窃椒⒃蕉啵捎每ǖ娜床欢,出现了很多睡眠卡。睡眠卡不仅没带来效益,反而占用了资源。只有让卡动起来,才能带来利润。所以,银行后来不仅注重银行卡量的扩张,同时也开始追求银行卡质量的提高!蹦骋械囊晃蝗耸克怠
目前国内信用卡有三部分直接的利润来源:一是发卡费,二是手续费,三是透支利息收入,即循环息。按照目前中国关于银行卡的管理规定,透支利息折算成年利率高达18%~25%,相当于一年期贷款利率的三倍,扣除相关费用成本后,该部分业务的利润率也在80%左右。
但是,国内信用卡业务循环利息的收入并不高。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利息透支收入,平均比例为22%。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年费收入,平均比例高达55%。
银联是干什么的?
随着争执的不断升级,“中国银联正陷入被‘妖魔化’的深渊!⒍献橹悄壳翱垩乖谥泄飞献畲蟮囊欢ッ弊。”中国银联一位内部人士对本刊说。
有文章称,中国银联既是信用卡市场的规则制定者,推行“跨行查询收费”和其他各类服务项目,同时还侵占商业银行的利润领域。
该文给出的理由是,按照商业银行的发卡条例,发卡和收单都是商业银行的“分内事”,而现在银联却介入了相当一部分收单业务(收单行是指提供ATM机具的银行,根据《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由发卡行、收单行和银联公司三者按8∶1∶1进行利益分配,现在大部分商户的系统直接连接到银联,银联在扮演了收单行的角色之后,基本上可以在每笔交易中拿到两成的利润)。而这个正是基于银联在国内的垄断地位。
不过,银联的人并不这么认为。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认为,中国银联本身是个“反垄断者”。“从国际的情况来看,全世界的银行卡标准几乎完全被VISA和万事达两大组织垄断,如果不建立中国银行卡的自主品牌,中国银行卡标准将被外资垄断!蓖蚪ɑ怠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从银行卡业务的兴起,到中国银联的成立,始终伴随着行政力量的铁腕推进。
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银联成了连接银行与商家及消费者的惟一平台。银联独此一家的地位是由行政力量促成的:在高层的不断关注和促成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提出了2002年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314”计划——300个城市银行卡联网通用、100个城市银行卡跨行通用、40个城市推行异地跨行的“银联”标识卡。
从中国银联获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可以看出,公司成立之初,就已被官方授予了垄断(统一)经营全国银行卡的特权;同时,中国银联并不是一个纯商业机构,它还拥有对跨行交易业务纠纷的协调权和仲裁权,因此它常被认为是一个半官方机构。
另一方面,具体费率的制定,也始终有着央行的参与。1996年4月1日,由人民银行颁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信用卡交易手续费率不得低于2%。1999年3月1日,《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出台,正式出现了按不同行业区分刷卡手续费的规定,手续费率最低为1%和2%。2004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复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分行业规定了相关手续费收费标准和利益分配办法。
但是,上述资费和分配比率的制定并没有公开透明的程序,甚至相关各方并没有真正形成协商的机制,“中国关于银行卡手续费的制定程序非常模糊,这个过程并不像是一个形成契约的市场过程,而像是一个出台文件的过程。”中国商业协会的一位人士说。据业内人士透露:《分配办法》的资费标准虽然是由央行公布的,但具体方案仍然是由银联提供。
业内人士据此指出,中国银联作为中国惟一一个银行卡服务机构,出台收费规定,具有依靠垄断优势获取暴利的嫌疑。这正是人们讨伐银联收费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谢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