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唐山七月二十四日电 题:在唐山街头感受唐山故事
中新社记者 田张梦
唐山的故事多,已被剧作家、小说家等等演绎者众。但是深入唐山不难发现,散落街头的故事其实浩如烟海,几乎每个从大地震中走过的唐山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瞬间”与“永恒”。
毕竟,三十年前的灾难过后,片瓦不留的境况和抗震自救的精神任谁也难以忘怀。
记者走在唐山街头,感受着普通市民的唐山故事,感受着“三十而立”的城市每个角落都散发出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朝气与持重。
清晨,唐山抗震纪念馆前,摆放的鲜花随着七月二十八日的临近已经与日俱增。人们以寂静的方式哀悼着亲人。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每年的这一天都有人在广场上静静地坐到天亮。
家住纪念馆附近六十一岁的王先生与记者攀谈起一九七六年的那个凌晨三点。当时只有王先生与母亲在家中。地震的前夜是满天繁星,当瞬间大地咆哮的时候,他被压在房下,自救出来后出现在他面前的是满街的死尸和天边的“火球”。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唐山完了”。在地震中他的家人没有伤亡,用他的话说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用这个来解释自己后来人生中所遇到的高兴事。
南湖公园,面积一千八百公顷,这里曾经是采煤塌陷区,后来因势造就了今天的碧波荡漾、绿意满坡的休闲乐园,二00四年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司机马师傅告诉记者,地震后有许多的尸体掩埋在了南湖。地震那年他十九岁,自己是被邻居救上来的,有的人家全家遇难,就由解放军给掩埋了。
张志全的家庭算是唐山陶瓷世家。他向记者讲述,当时自己的父亲在唐山第五陶瓷厂工作。全厂的陶瓷和设备毁于一旦,他的父亲选择的是驻扎厂房恢复生产,像疯了一样,整月整月的不回家。他说,人们已没有时间和精力悲痛,当灾难成为每家都经历的事情,人心自然就坚强,也必须坚强。
现在从唐山的街头繁华无法看出当年的痕迹,只有地震遗址能让人感叹于自然的毁灭性力量。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就座落在校园中心位置,残垣断壁上荒草丛生,半米厚的楼板相互交叠。有位放假没回家的学生告诉记者,她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更深刻地理解了唐山抗震精神是多么伟大。
唐山街头很热闹,大型的商场搞着促销,与其他的城市别无二异。这几天从外地来的游客也在增多,记者在锦江饭店遇到从北京专程来唐山的周先生一家,他们最想在街头看看新唐山,感受一下当地老百姓的心态。周先生说,也许到了七月二十八日还会再来,真正参与一回纪念活动,告慰亡灵。周先生甚至还自己拍摄了纪录片,他说要纪录下来唐山从零开始的发展历程。
有人说,唐山地震碎了多少片瓦就碎了多少颗心!碎了多少颗心,就出现多少个坚强的唐山人! 三十年前的那一天唐山顷刻毁灭,三十年前的那一天唐山开始重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