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4日电 今日出版的《市场报》载文指出,对外资大规模进入内地楼市必须有一个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加强对外资投资房地产领域的准入和管制。可采用的措施有:提高外资房地产企业的注册资本在总投资中的比例;取消外资房地产企业在税收、土地出让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实行国民待遇;开征特别物业税加大对投机性购房行为的限制;对外资进入房地产的交易和汇兑环节进行规范等等。
自“国六条”公布后,与房地产有关的各部门相继行动起来,紧锣密鼓地部署实施各种稳定房价的措施。但细察这些举措,其针对和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内地的企业和购房者。而目前中国楼市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房价的不断上涨,则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究竟有多少外资进入房地产领域,目前尚未见一个确切的统计,但想必规模一定不小。这从房地产业已跃升为第二大外商投资行业便可知。尤其在中国一些热点城市,外资已成为推高房价的一股重要力量。
从外资在中国楼市的投资情况看,主要是投资于一些热点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中高档商业楼和住宅,中低档商品房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的比例较少,这无疑加剧了热点城市中低档住宅市场的供求失衡,助推了房价。此外,人民币房贷控制越严的地方,外汇资金流入的规模也越大,从而促使一些优质的房地产资源以较低的成本价格流入外资手中,可谓是国民财富的流失。另根据对外资在上海楼市情况的调查,海外机构的投资多是5年以内的短期行为。这样看来,其投机色彩非常明显,因此将产生两方面的后果:短期内的大规模进入有可能促使房地产泡沫生成,未来大规模的撤出更将造成市场动荡。
在中国愈来愈深地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任何宏观调控和治理措施必须兼顾内外,如果只针对境内,效果必然会打折扣。目前外资虽然还左右不了中国的房地产业,但在一些热点城市,其能量已不可小觑。所以,要使中央稳定房价的努力得到正面回报,对外资的炒房行为就不能掉以轻心,有关的调控措施也须对准外资,尤其是海外投资机构。(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