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8日电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结束了连续数年的粮食产量持续下滑,近两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可喜态势。200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800亿公斤,比2004年增产200多亿公斤。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全国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按现有人均占有粮食水平和未来需求变化,当年中国应获得粮食6亿吨左右,这也意味着需要供给的粮食总量要比目前水平增加大约l亿吨。
耕地瓶颈凸显科技作用
在“土地是不可替代的”前提下,两院院士石元春强调,“粮田是可以替代的”。中国耕地中,低产田占41.6%,中产田占29.6%,高产田占28.8%。按类型和地区选择重点,每年改造200万公顷中低产田,10年共2000万公顷相当于600万公顷或0.4亿吨粮食增产能力的替代。同时,中国超级稻每年可新增0.4亿吨的生产能力,超级玉米每年新增0.4亿吨的生产能力,此外,4000万亩水域具有0.3亿吨粮食当量和木本粮食具有0.2亿吨粮食当量的替代。因此,惟有通过“寓粮于田”、“寓粮于技”,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才可能得到保障。
科技筑起粮食安全“闸门”
长期以来,中国粮食的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以对资源的掠夺式利用为代价的!凹值暮谕敛阍嚼丛奖,原来有一米到两米,现在最少的已经裸露黄土了,还有的只有三公分到五公分厚了。”石元春院士说,“中国必须推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即通过科技和人力资本的集约化投入,提高资源生产率或以非常规性水土资源对常规性水土资源进行替代,以突破紧缺自然资源的约束。譬如,水资源替代的方式主要有提高灌溉水、作物自身水、自然降水利用率以及非常规水替代四个方面。通过多途径替代节水的技术解决方案,到2020年,中国水资源替代的潜力可达到1380—1670亿立方米。
202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要想达到6.2亿吨,单产年均增长率则需由近10年的0.9%提高到2.6%。按水土资源现有生产力水平测算,实现2020年的粮食增产任务,水的缺口约1200亿立方米,耕地缺口3.5亿亩,资源的承载压力非常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表示,只要在未来10—20年中国的耕地面积能够保持在15亿亩以上,粮食安全问题应该说有保障。因为科技的增产潜力很大。如现在玉米区域实验单产要比大田实际生产高200公斤以上。农业部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在2005年粮食大约增产的200多亿斤中,近一半的增产是来自科技的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旺盛提出,202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要想达到6亿吨以上,科技对粮食的贡献率至少在50%以上;扒罅甘嘲踩薪档蜕鄣募际,要切实加大对粮食科技的投入。(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