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05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供需调查报告》,指出2/3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感到了或多或少的就业歧视。在这项历时4个月、有效问卷达73176份的调查中,11.6%的人表示自己所在的企业有比较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2.5%的人甚至觉得这样的歧视“非常严重”,只有26.5%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环境还算公平。
就业歧视真的如此严重吗?为什么有2/3的人都有“被歧视感”呢?是求职者自己的感觉出了错,还是用人单位普遍存在对员工的歧视呢?
经典案例:强烈的被歧视感使她一周跳槽数次
某应届毕业生陈述了自己的一段求职历程:她一直喜欢新闻,大学曾经多次在大报社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过一些不错的选题。因此,她对自己的前途始终充满信心。
临近毕业时,曾经实习过的报社说目前没有招聘计划,她觉得自己被老师“忽悠”了。但凭借经验,她很快进入一家新杂志社,很受重视,马上参与了一个大策划。工作中,她因某些原因与主管领导发生了激烈冲突,领导当面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她觉得这是歧视自己是个新人,嫉妒自己能干,一生气就辞职了。
其实在辞职前她已经私下另找了工作,因为她觉得那个新杂志影响力不够大,正规程度不高。这次,她进了一家很不错的杂志社,但是因为其中一个选题没有通过,她觉得这家杂志社欣赏不了自己的才华,又辞职。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她又成为一家专业类报纸的采编人员。但没隔两天,她又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有被编辑歧视的感觉,觉得不如以前大报社的编辑那样会带她……结果还是辞职。
最后,她终于找了一家报社,依然不大,而且也不是很对口,她又想辞职,但是形势所迫,只能在这里干下去,她心头一片迷!
求职不是向外求,而是先向内求
职业咨询专家张琼文和企业培训专家刘兴旺在听到这个案例后都表示“非?上А薄A跣送担骸按铀木闯,她很能干,对前途也充满信心,可是她的缺点却很致命,这足以影响到她的职业生命!焙芏嘞袼茄拇笱П弦瞪,都有深深的怀才不遇的感觉,觉得自己智慧过人,为什么到了单位却受到歧视,不被重用呢?
刘兴旺认为:“在这个案例里,就业歧视是不存在的。像领导当面说很难听的话、因为选题没有通过、因为所学专业不对口等等原因就觉得被歧视,在我看来是有失偏颇的,这些情况是任何职场中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遇到的。”这个女孩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主要还是缘于她的心态,“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发现任何机会,而他认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那么他会感到非常的灰心失望!闭馐侵晒ρЪ野赂裆·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
张琼文向记者解释:“很多求职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焙芏嗲笾罢叨酝饨缫蟮暮芏啵缫蟮ノ灰约汉沃指@、多少工资奖金、何种职位待遇,但却从来没有对自己提出过要求,尤其是成长的要求。没有去积极主动适应和改变自己,没有审视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扒笾罢呦蚰谇蟮墓袒嵋鹣蛲馇蟮慕峁衷谕灸┑怪,”张琼文说。
单纯向外求必然导致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感觉到自己生不逢时,等到升到一个顶点时就会一蹶不振。比如,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甚至敢开出8000元月薪的高要求。这样自然会被用人单位拒绝,继而使求职者觉得自己遭到了“就业歧视”,继而陷入自怨自艾的状态。
专家们提醒,对一个职业人,良性的发展路径应该首先必须有要求自己、反省自己、调适自己的意识,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好了向内求的过程,其他诸如工资待遇相应提高、希望得到认可、职位提高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法官心态使“人才变人灾”
“一些求职者往往有一种‘法官心态’,使原本的‘人才’成了‘人灾’”,张琼文说道。这群求职者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想为社会“主持公道”,替各位员工向企业“讨个说法”,他们往往不好好上班,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在企业里散布各种说法,挑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自己还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而满腹委屈,最后因为无法在单位再呆下去而选择跳槽。这种类型的员工对于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化慢,而导致了一种对职场的不适应。”张琼文向记者解释。在大学里,学生和学校的关系是一种投资消费型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个学生一两天迟到甚至不去上课,并不会对学校、老师、同学造成什么影响。步入社会后,单位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纸协议基础上的利益对等关系。员工一旦迟到、旷工、跳槽,都会给企业带来不便、形成不好的影响甚至造成极大的损失。
作为公司,运营要考虑利润,从员工的招聘到管理,公司都在耗费很大的成本,公司的员工流动过大,该员工走后留下的工作交接问题以及诸多问题,是让企业很头疼的。作为员工,觉得自己创造了价值,公司也从自己身上“榨取”了利润,但并未给予自己足够的利益,于是选择不停跳槽,最后会发现所有公司都是这样,开始骂“天下乌鸦一般黑”。
专家解释道:“其实,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是没有必要歧视员工的。员工会觉得被歧视了,是双方面对利益不同取向的差异性导致的。公司在讲求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只能要求员工来适应公司,而不能要求公司来适应员工。”
摆脱“被歧视感”需要建立“自我雇佣”心态
不难看出,在现实职场中,就业歧视也许并没有2/3如此大的比例,只是求职者的心态问题。对于这一点,张琼文建议:“努力与社会融合,求职者要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职业!鼻笾罢叩某沙ば枰桓龉蹋饩褪怯肷缁、与单位、与同事不断磨合和融合的过程。
对于自身性格较为内向的职业人员,通常都有很强的自我管理与自我要求意识,他们更愿意在一个相对稳定而较少挑战型的团队里工作。所以在岗位的选择上应该倾向于诸如与数字、机器、库管、科研等相关工作岗位,企业的管理氛围应该是管理严格而不过多讲求自由与轻松。选择合适岗位,力求避免跳槽,减少过分的欲求,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刘兴旺建议求职者应该建立“自我雇佣”的心态!罢馐且恢植灰蝗衔锲笠祷蚶习宕蚬ぃ髁⒆约何约捍蚬さ男奶。把企业当作自己锻炼和收获的平台,你的付出在这个免费搭建的平台上有了收获就行了!绷跣送康!捌椒驳墓ぷ鳎⒉坏扔谄接沟娜松。大家都想成为李开复,都想拥有上亿元的身价,可是很多人都忘了,他们如今拥有的一切正是以前辛苦积累的结果。应该一步步踏踏实实地从低处做起,首先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甘于平凡的工作,才能有以后的辉煌。”
【来源:北京科技报;作者: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