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载文说,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出生便被称作“小皇帝”,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当年的“小皇帝”已长大成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80后青年”(编者按,“80后青年”是指1980年后出生的人),但他们迈入大学校门之时却被冠以“无法断奶的大学生”。从云南学子包机到清华大学上学,到贫困生父母露宿校园,“80后”学子们的大学生活在争议中开了头。事实上,对“80后青年”的批评由来已久,他们究竟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充满希望的一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不能用好与坏判断。
京女赴沪 妈妈三大担心
媒体曝光学生家长送新生入学,由于无处住宿而露宿在校园,这更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矛头直指叛逆、个性、自我的“80后青年”,认为他们仍未“断奶”,依赖性过强,甚至在双亲在外露宿时还能在宿舍中“睡得安稳”。是无法渡过断乳期的大学生,还是被过分宠爱的“80后青年”,更或者是用“中国特色”爱孩子的学生家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始终无法长大?
即将赴上海读大学的北京学生小陈暑假“有点烦”,原因是“饭局太多了”、“我妈非要送我去上学”。小陈是独生女,从小学习成绩就好,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乖巧的她是大家眼中典型的“好孩子”。小陈说,从高考结束后,一路“庆功宴”、“谢师宴”、“送行宴”都吃腻了,“不就上个大学吗,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与小陈的满不在乎相比,小陈的母亲却是忧愁满面,“北京姑娘能不能适应南方气候”、“会不会被当地同学欺负”、“能不能跟上功课”,这些都是家长最担心的。
过分溺爱 子女无法长大
是独生子女过分依赖,还是家长过分溺爱?据《解放日报》针对内地独生子女的调查,当子女面临就业问题,12%的家长愿意帮孩子托关系投简历;当子女进入择偶阶段,18%的家长愿替子女找对象。令人惊讶的是,47%的父母甚至会出钱帮助子女购房产,高达92%的父母愿意替子女照看第三代。
这个调查显示,对待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问题,从道理上,家长们回答得都很理智,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又常常为感情所左右。对于孩子的成长,“该放手时且放手”,已成为当代家长需要认真反思和实践的课题。
小陈的母亲明显“放不下手”,她已下定决心要去上海送女儿上大学,并且准备多待几天,至于什么时候回来都要“视情况而定”。这的确代表着很多独生子女家长,甚至被内地教育学专家称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溺爱方式。
专家呼吁 “就让他独立”
独生子女在父母心中的地位空前。调查显示,67%的家长选择“孩子在心目中最重要地位”,“较重要”的占26%,“一般”的7%,而认为“不重要”的,出现了调查统计中罕见的0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接受访问时指出,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的父母生孩子的意义与其他国家的截然不同,“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犹太人这么溺爱孩子”。父母们一方面节衣缩食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苛求,这样使中国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各方面能力却相当低下!暗獠⒉皇强膳碌氖虑椤保泄页せ岣嘟邮苁澜缦冉慕逃,这样不健康的溺爱也会转化。
父母事事为子女操劳,独生子女们却显得心安理得。调查显示,有41%的子女乐于接受家长的代劳;39%的子女认为父母代劳是理所当然;仅有20%的子女反感父母代劳,多数的内地独生子女对父母代劳均习以为常,安于接受。这样的独生子女是“好吃懒做”、“垮掉的一代”吗?劳凯声反对这样的说法。他说,“孩子们都没有问题,让他们独立,他们就会独立”。他举例,一般新入学的大学新生都有父母帮助整理寝室,但到大学二年级几乎所有学生都自己动手做这些事情。(刘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