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教授周榕与地产界大亨潘石屹之间的激烈争论,成为近期舆论的热门话题。在某建筑论坛上,周榕直陈房地产开发商的“四宗罪”,包括“价值观上崇尚拜金主义”、“宣扬享乐主义的生活观”、“将社会分化对立推到极致”以及“崇洋媚外、追求复古,对时代文化缺乏自信”等;潘石屹则认为周榕夸大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作用,商家不过是根据政府规划和市场需要做自己的事情。
围绕这一话题,有评论文章指出,周榕是在“讲政治”,潘石屹则是“谈经济”;作者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都是经济和法律问题,“与政治无关”,以政治标准和道德原则批判房地产问题没有实际意义。但我们认为,这种孤立看待房地产市场的观点恰恰缺乏政治敏感与道德自觉。
在稳定、成熟和竞争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问题的确只是经济问题,与政治关系不大。但是,就中国的现实情况而言,房地产业市场的不健康、不正常已经超出了经济范畴,“房价居高不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引自中宣部《理论热点面对面》)
房地产问题之所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掠夺式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个城市居民用几十年的劳动,去供养一套住房,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社会财富由普通民众向着特殊利益集团的单向流动,意味着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它将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从而背离公众社会对公平的渴求,也背离共同富裕的社会远景。房地产业的暴利尽人皆知,而这种暴利往往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调节失灵、以市场操纵为手段获得的。分析近年来各种财富排行榜,我们赫然发现,许多新晋富豪的主要产业都是房地产,这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存在着明显区别,这同样说明,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流动接近于聚敛和暴胀。如果国家对这样的财富流向不以多种手段加以调整,听任市场大鳄的一夜暴富和广大城市居民的“望房兴叹”,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房地产问题之所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因为这个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金权勾结现象,正在滋生出一个个特殊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由少数腐败官员、金融界要人和开发商构成,他们利用特殊的社会地位,通过控制社会资源和公共舆论,试图达到“赢者通吃”的目的。有几个现象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宏观调控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政府托市”的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地方政府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因素,但少数政府官员与地产商联手谋取私利的现象也并不鲜见;二是随着反商业贿赂在房地产业的深入,不少腐败官员和问题大亨开始露出水面,围绕着房地产的大量权钱交易也暴露在世人面前;三是有媒体调查发现,某大城市的60%地产企业都与地方政府有着复杂的关系,它们要么是国资控股,要么就拥有“深厚的政府背景和丰富的政府资源”。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深陷于灰色交易的市场,怎么可能是健康的,怎么可能是与政治、社会无关的纯经济问题。
我们赞同“别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的主张,但是,我们同样反对泛泛而论的经济现象“去政治化”倾向。在我们看来,回避房地产市场的政治因素和道德因素,不但不是对经济问题的理性还原,恰恰遮蔽了房地产市场畸形活跃、房价持续上涨侵害公众利益的根本症结。它会导出这样一个逻辑结论:以单纯的经济手段就可以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复杂问题。但实践证明,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蔡方华)